物流运输只是基础服务,如何围绕物流运输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才是新的发展方向,而互联网+正在形成新的中港物流业态。
一、整车配送,一装多卸模式
在众多中港物流公司初期发展起来的互联网物流以平台为主,主要解决了传统物流运输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随着市场探索,逐渐开始在货物集散端思考更多可行方案。最普遍的物流公司做法是,互联网物流企业搭建平台,平台一端对接客户,另一端对接司机。平台的价值更多体现在整合了离散的货源,完成了集货功能。
然而,以平台为基础,并没有解决集货困难、成本高、周期长、一流货源难寻的问题。整车配送,一装多卸模式其实只做到了最基本的表层重构,完成了对信息、货物的聚合与分发,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物流行业供应链链条。
二、“滴滴打车”模式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基于LBS位置服务,类似“滴滴打车”模式的互联网物流企业纷纷上线,用户在平台发布送货请求,货车司机在线抢单。这种完全照搬滴滴打车模式的物流企业存在一定弊端。
首先,“人打车”和“货配送”有本质上的区别。物流配送的需求多来自企业,相比打车其流程复杂,要求多样,难以标准化。其次,在支付闭环并没有完全打通的情况下,物流配送的运费结算客单价较高,司机不能直接出具发票,双方需要签收回单,还有账期等一系列问题难以解决。
三、“拼车”模式来“拼货”
货运版“滴滴打车”模式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瓶颈,那么货运“拼车”这一路径能否行的通?从目前市场来看,拼车还是存在一定成长空间。拼车模式以整车为单位,但并不是指整车出租,“拼车”模式和海运船舶的分仓理念相似,将车辆的空间按照货物的体积大小进行划分安排,通过系统统一调配,配送车辆可以多点取送,多装多卸,将社会闲散运力整合起来,同时达到成本和效率的最优化。
目前市场上“拼货”的主流观点是“高频打低频,强需求带动弱需求”,但是在市场尚未完全打开之前,拼车的空间利用率想必会打折扣。另外技术、货源等因素综合影响下,时间、空间和距离三者之间的最佳平衡点也难以定位。
四、平台招投标模式
此种模式用户可以通过平台发布货运需求,司机在平台展开竞价,用户根据报价选择性价比合适的司机进行接洽。以此模式发展起来的互联网物流企业,更加看重的是平台对供应链的控制价值,企业一旦可以掌控供应链管理技术,那么后期将有很大的市场想象空间。
互联网本质是公开透明的,互联网物流企业的货运报价也会越来越接近刚性成本,那么在平台竞价的压缩空间就会变的有限,货运物流交易效率要求较高时,竞价就会失去优势。物流企业如果想通过补贴拉低竞价来扩展市场份额,长远来看这种烧钱模式很难持续发展。
五、立体生态模式
商业模式中最大的赢家是链主企业,供应链从单独一条链向多条链整合过后就延伸出平台模式,如果多个平台的建设和整合,那就成为了立体的经济模式。互联网物流企业将基层的末端配送运营、干线整合、全国仓储圈地、信息平台建设、大数据战略、金融服务、延伸到制造代工等,这一系列就会组合成物流的立体生态经济模式。立体生态经济模式最终会掌控整个商业生态,成为最大的供应链链主平台。
从我国目前物流行业整体来看,空运、铁路的主体运力在国有,而公路物流运力散乱。因此立体生态模式的整合难度非常之大,因此立体生态模式物流骨干网的“骨干”整合将成为其重要短板。
谁能搭上“互联网+”的快车
“互联网+物流”形成的首要因素在于将改变原始物流的运作模式,全面推行信息化,实现智慧物流。“互联网+”形势下的信息化,不是单纯地建网站、搭平台、开发APP,而更多的是利用移动互联网优势,在管理监控、运营作业、金融支付等方面实现信息共享,用互联网思维、信息化技术来改造物流产业,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物流生态。
互联网物流企业实施“互联网+”是一种基于长远目光的战略考虑,物流作为母行业在向其他业态渗透过程中会相对容易。也许物流可以免费,但延伸出来的业态却能够赢利。各企业若深耕“互联网+”领域,在流程管控、配送效率、用户体验上做到极致,想必能够在互联网物流的红海中拥有一片天空,亿欧网将会持续关注互联网物流企业的最新进展和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