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实现“三级跳”
每年的8月18日是中海物流的纪念日,但这个日子既不是公司开业的日子,也不是公司大厦竣工的日子。
日前,当记者带着这个疑问来到位于福田保税区的中海物流公司时,该公司总经理李川解释说:“这是中海物流的前身海福公司签约第一个客户的日子!”
1995年8月18日,日本三井公司将第一批货物SONY电器KV一2189TC彩色电视机10个40柜存放海福仓。这既是海福公司,也是福田保税区第一单保税仓储业务。“这单业务对海福公司意义非凡,因此公司便把每年的8月18日作为成立纪念日。”李川说。
据李总介绍,中海物流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开业至1997年,那是公司的创业期,它的特点是以提供简单的仓储为主营服务,以追求收支平衡、满仓操作为主要目标,是属于传统型的仓储行业。
中海物流发展的第二阶段从1998年到2001年,是企业转型发展期。由于与IBM的牵手,使中海物流在全国物流行业首家开展高科技产品的国际配送业务,并促使公司完成了从传统仓储企业向现代
物流企业的嬗变,实现了质的飞跃,构建了中海物流核心竞争力。
去年以来,中海物流进入其发展的第三阶段,即对外拓展期。李总认为,这一阶段,中海物流将面临中国入世后的巨大挑战,也将进入以投资来带动公司规模发展的时期。
四流合一
中海物流与IBM的合作,在全国15家保税区中率先开辟了在进口保税、监管环境下从事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先河。不过,个中真正吸引客户的,是中海物流在国际精确配送业务上的优势。
李总告诉记者,中海物流在继携手IBM后,又与日本美能达合作开展物流配送业务。“这些业务的共同特点就是精确配送,而美能达业务的规模之大,精度之高,流程之复杂,均代表了当今国际精确配送的较高水准。”他说。
为了实现精确配送的国际水平,中海物流在业务中实现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四流合一。
“目前,中海物流面对的境内外供应商达160多家,遍布世界各地。”谈到中海物流的商流、物流网络,李总如是说。据介绍,中海物流除利用自己的硬件和软件设施以外,还通过与陆路运输公司及海运、空运货代建立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使正向物流和反向物流通畅无阻,世界各地物料在到港后24小时内即可送达珠三角工厂生产线上,保证其在零库存状态下进行正常生产,同时使不合格原料在规定时间内准确无误地送达各境内外指定地点。
“物流未动,信息先行”。为了保证满足客户的需求和物流项目的顺利进行,中海物流自主开发了“中海2000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的应用,支撑了中海物流数百家客户,数千家供货商和数万种料件的第三方物流服务。
中海物流处于买方和卖方中间,是买卖双方完成商流的结点,同时也扮演了一个结算中心的角色。每个作业完毕,依据物流状况,按照中海物流与工厂以及供应商之间的服务合同,各种费用自动生成,准确无误。
独具特色的物流模式
经过七年的发展,中海物流的配送业务从无到有、从熟悉到成熟,逐步摸索出了一套与国际标准接轨而又符合中国国情的物流运作模式。
李总介绍说,中海物流探索出的这些模式包括“多对一”、“多对多”、信息系统支撑下的5R服务、物流服务的电子商务化、服务过程的流程化和可视化等。
以5R服务为例。中海物流承担着四种物流形式中最困难最复杂的生产型物流服务,这种服务要求必须要在无障碍的信息通信条件下才可以实现。正是在强大的信息支持系统下,中海物流真正实现了5R服务,即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将正确的货物,送达正确的地点和正确的客户。
物流的首要目标是以低的成本和高效率的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中海物流正是在不断地为接近这一目标而不懈努力。李总告诉记者,中海物流公司所有的物流运作均采用国际惯例,实现全程流程化管理,并不断根据运行情况实施流程重组和优化。公司的信息系统完整地覆盖了每一个物流操作流程,客户的任何一个作业指令都能通过信息系统对指令的操作进行实时跟踪,客户也可通过中海物流网完整地了解到整个物流过程,就像客户自己在进行物流操作一样,实现了整个物流过程的可视化。
经过七年多的努力和探索,中海物流已发展成为一个集储存、运输、报关、配送、货代和物流咨询、软件开发为一体的综合性第三方物流企业。
谈到下一步发展目标,李总表示:“面对外资潮涌中国之势,未来几年中海物流将以深圳为依托,面向国际、国内市场,使中海物流成为具有服务功能健全,服务网路完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物流服务商。”
中海物流已经摸索出一套与国际标准接轨而又符合中国国情的物流运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