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通行成立于1996年,由贸易起家的李凤祥在做贸易的过程中发现当时的运输企业服务差,运输成本居高不下,便产生了成立自己的运输公司帮助需要运输的企业降低成本,于是,便有了以运输为主的初期华通行。在经过近8年的发展,现今的华通行已成为了一家拥有管理资产总额达三亿元,专业从事集多式联运、仓储、产品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一体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近日,《民营经济报》记者采访了华通行的“掌门人”李凤祥。
客户定位是跨国企业
记者:华通行的大部分客户是跨国企业,其中有一部分甚至是世界500强企业。与跨国企业合作的收获是什么?
李凤祥:除了收益比与国内企业高之外,这也与我们的定位有关,我们企业的客户定位是跨国企业,也是华通行的一个特色。原因有两点:首先,由于跨国企业的整个运作相当规范,要求也非常苛刻。他们的规范与苛刻,使我们在整个合作过程中,极快地提升了我们的管理水平和运作能力;其次,是他们比较能够接受新的理念,这一点很重要,不是说国内企业就不理解现代物流是什么,但从某种程度来说,现代物流的整个内容,国内很多企业还没完全放开来接受。这也是中国第三方物流推行到现在供需双方还不平衡的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现在很多提供第三方物流的企业还处在运输和仓储的基础上,而华通行基本从采购原料、投入生产、终端销售到回收物流整个物流系统都做起来了。因此,我们提供的物流产品已经处于现代物流的范畴。
公司预计2006年上市
记者:华通行具备了现代物流所有硬性和软性条件,但华通行的总人数超过600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只有约80人,这会影响到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吗?
李凤祥:这首先要研究透什么叫现代物流和物流的程序。物流服务基本是靠人做出来的,而我们的80个大学生基本处于管理层面。而物流是多门学科组合而成的,最大的功能叫整合资源的功能。物流企业不能让大学生去作搬运工、包装工,或开卡车,这些要由我们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做。可以说,我们现在的人员配备是比较合理的。
记者:华通行目前正在接受香港联合交易所的上市辅导,目前准备情况如何?
李凤祥:预计是2006年上市。我们现在正不断练自己的内功。要么不上,要上就肯定要做一个较好的价格,要把我们真正的优势发挥出来。上市之后还是向提高物流管理能力的方向发展,以提高公司的整体竞争力。我们同时也计划2007年在全国开200家分公司,而华通行现在在全国的分公司和办事机构总共不到60家。
合理利用人才是关键
记者:很多公司在发展壮大期间,资金是个瓶颈,华通行在这方面做到什么程度了?
李凤祥:每个企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必然要有资金的支持。快速发展除了上市,还是需要与银行的合作。上次举行了一次“金融与物流合作论坛”,很多金融机构也迫切希望与物流企业合作。
记者:资金解决后,还需要什么支持?
李凤祥:最主要的是人,专业的物流人才,这一点非常重要。我觉得人才解决了的话,其他的都不是问题。
记者:华通行如何培养和利用物流人才?
李凤祥:由于企业不断发展,我们培养的人才也在不断外派。与高校合作是途径之一,但最有效的途径还是企业培养。企业培养要有重点,并要分析每个人的长处在哪里。虽然复合型的人才相当重要,但还是要看每个人自身的长处,合理利用人才是最关键的。
帮助企业降低成本
记者:你曾说过,原材料的价格已经市场化、透明化,而物流的成本是看不见的,那华通行是如何控制成本的?
李凤祥:物流本身是整合资源的过程,而物流企业最主要的任务是帮助制造企业去降低制造成本,帮企业优化资源。我们也是从各个方面去优化自身。而要降低成本必须深入到企业内部去,从原料采购到终端销售,把可见部分和隐藏部分的物流资源挖掘出来,再去进行重组优化,然后提出解决方案,达到双赢的目的。因此,要达到双赢,就要从供应链上去管理物流,用供应链的思想去管理物流,效果会更明显一点。
而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并发掘“第三利润源泉”得到客户的信任,就是我们的价值所在。还有就是能认识很多朋友,与企业共同成长,这些就是所谓的成就感吧!
记者:如何看待国内物流业的现状?
李凤祥:较初级化,不容乐观,有待研究与创新。国内的物流企业,真正有物流信息系统的不到2%,而珠三角物流发展最早,说得出来的也就几家。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目前还有很多所谓的物流企业还停留在单纯的运输上,未能完全理解现代物流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