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国民航而言,2004年是一个具有标志意义的里程碑,前3季度利润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国内航线运输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国际和港澳航线运输全面恢复,这在中国民航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权威人士预言,中国民航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已经到来。
机场建设也是如火如荼,广州新白云机场迁建顺利完成、青岛流亭机场扩建工程已经如期竣工……国内机场在迅猛发展的同时,对机场建设也存在着一些不同看法。带着业内外关心的问题,记者专访了民航总局机场司司长张光辉。
问:请您谈谈今年民航机场建设的基本情况。
答:“十五”以来,民航基本建设项目较多,任务较重。今年,仅民用机场和空管在建的项目就有84个,其中新建机场14个、改扩建机场41个。广州新白云机场已于8月5日顺利转场飞行;首都机场扩建工程于3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浦东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开工前准备工作已经就绪,第二条跑道已开工建设。截至目前,青岛机场改扩建、拉萨机场改扩建、井冈山机场等工程已经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重庆机场改扩建、长春新机场建设、西宁机场改扩建等工程正在进行;大连机场扩建等工程已经顺利开工。此外,昆明新机场、武汉机场航站区及配套设施扩建等工程正在抓紧进行前期工作。其他民航基本建设项目也正在按计划实施。
问:有人认为,目前国内机场大部分在亏损,新机场建设应该缓行。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答:截至2003年底,我国大陆有航班运输机场132个,机场分布密度约为每10万平方公里1.37个左右。目前,我国大陆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会(首府)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及主要旅游城市都拥有了民用机场,一些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及地面交通不便地区也拥有相应规模的民用机场。据预测,2005年末我国大陆民用运输机场将达到140个左右,2010年末达到200个左右。
我国已经成为民航大国。但是与世界航空发达国家相比,不仅在量上还存在差距,而且主要在质的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就民用机场而言,我国的国土面积与美国相当,人口是美国的5倍,但民用机场只有美国的1/17,航班运输机场只有美国的1/5。即使与巴西、印度、巴基斯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民用机场的密度也相对偏少。今年以来,国内机场业务量增长迅猛,有些机场的容量已显紧张,一些没有机场的地区,也因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需要建设机场。
因此,我认为,国内机场要满足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数量还远远不够。
问:机场下放地方后,民航总局的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是不是意味着“彻底撒手了”?
答:机场移交地方后,民航总局的职能转变为行业监管。在机场方面,主要行使宏观调控和安全管理职能,重点是安全监管。因此,不能说是撒手了,应该讲是真正回归到政府的角色了。至于机场自身的经营管理模式,在不违背国家和行业规定的情况下,各机场可自主选择。总体而言,民用机场既具有公益性和经营性,还具有区域垄断性等特点,因而对机场采取何种管理模式应当根据机场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具备企业化经营条件的机场,一定要坚持管理与经营分离的原则,构建规范的公司体制;不具备企业化经营条件的机场,可以明确定性为公共企业或事业单位。这就是说,对于那些盈利能力较强、具备商业化运营条件的大型机场,可以将其全部推向资本市场,借助国内外资本市场融通机场建设发展资金,实行商业化运营和管理,实现从经营型向管理型转变。对于那些完全实行商业化运作有困难、但其经营性项目较好的中型机场,可实行公益性项目与经营性项目分离,对公益性基础设施可由政府投资,对经营性项目则实行商业化运行;而对于那些完全不具备商业化运营条件的小型机场,可以借助各种形式,如引进多种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政府给予补贴、土地开发与旅游及其他资源相结合、委托管理等方式,保证机场作为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能够正常运行。
问: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大枢纽机场的建设,民航总局给予哪些特别扶持政策?
答:目前,我们正处在竞争国际航空运输中枢地位的关键时期,日本东京成田机场、韩国仁川机场以及东南亚的几大机场都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国际航空运输中枢地位形成严重挑战。我国主要大机场在基础设施条件、经营管理模式和理念、空管水平及空域管理等方面,还不能适应国际航空枢纽运营的需要。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存在的问题,抓住机遇,规划建设好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国际航空中枢,不断提高我国大型机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总局将在开放航权、航线结构等方面为这些机场营造相对宽松的外部政策环境。
问:我国民用机场建设发展的前景如何?
答:总局正在研究制定民航“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规划。机场布局和建设规划是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出台还需要一段时间。一般讲,机场的设计目标年一般都在10年左右,1994年以来新建、扩建的机场有80多个,根据最新统计,一些机场已经在超负荷运行,相当一部分机场已达到或接近设计能力。按照初步预测,到2020年,全国机场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飞机起降架次将分别达到约9.5亿人次、2250万吨和1182万架次,需要旅客航站楼总面积约950万平方米(现有350万平方米左右),货运站约280万平方米(现有90万平方米左右)。这就意味着今后16年,我们每年要建设总面积40万平方米左右的旅客航站楼和15万平方米左右的货运站,一些大中型机场需要建设多条跑道,每年还需要新建成若干个机场,才能满足发展需要。因此,机场建设的前景广阔,任务也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