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请您谈谈近年来我国沿海港口的发展态势.
蒋千:“十五”期间我国沿海港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港口吞吐量的快速增长,货物吞吐量和外贸吞吐量年均递增20左右,2005年分别达到34亿吨和13亿吨(含长江南京下游港口,下同)。集装箱、煤炭、外贸进口原油、外贸进口铁矿石是新时期港口吞吐量增长的亮点,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年均递增28,2005年达到7200万标准箱;北方沿海港口煤炭一次装船量由2000年的1.9亿吨增长到2005年的3.6亿吨;外贸进口原油接卸量由2000年的0.7亿吨增长到2005年的1.2亿吨;外贸进口铁矿石接卸量由2000年的6981万吨增长到2005年的2.8亿吨。到2005年底,沿海港口共有千吨级以上各类生产性泊位约2770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约1110个,通过能力约25.2亿吨。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二期工程已经建成,上海、苏州及江苏沿江港口航道条件大大改善,营口、秦皇岛、天津、青岛、连云港、厦门、广州、湛江、防城港等主要港口进港航道通航水深进一步提高。但与旺盛的运输需求相比,沿海港口仍存在通过能力不能适应货物吞吐量的快速增长;主要港口码头结构和航道不能适应船舶大型化、专业化的发展要求;沿海港口岸线资源不足,岸线利用率不高;港口发展受到城市发展环境的制约等问题。
记者:在旺盛的运输市场需求下,“十一五”期间,我国沿海港口的发展趋势怎样?
蒋千:2004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数据表明,人均GDP为1000~4000美元时进入工业化进程加快发展的时期,产业结构将有较大调整,对能源、原材料和工业品等的运输需求巨大,要求沿海港口继续扩大规模、提高效率、完善功能,以满足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
沿海地区将利用港口优势形成外向型经济的产业密集带,利用海运优势降低运输成本,提高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这些不仅要求沿海港口要满足吞吐量快速增长的需要,同时要适应国际海上运输专业化、大型化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快规模化、集约化港区和大型专业化码头的建设。
沿海港口是综合运输大通道的节点,也是国内、国际交往的重要枢纽,主要港口的发展建设将促进综合运输体系的形成。依托港口的现代物流业将成为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我国产品在全球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记者:港口高速发展中面临的制约因素有哪些?
蒋千:在港口蓬勃发展中,资源与环境已成为制约港口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是土地、岸线资源的短缺。21世纪是海洋经济时代,沿海地带是城市居住、各类产业发展的密集带,面对城市现代化发展和各行各业不断增长的需求,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总体上我国港口岸线资源丰而不富,近年来在沿海各地区大规模的港口建设中,对岸线的粗放型开发利用,已经导致一些港口岸线资源的浪费。尤其是依托交通条件较好的大中城市港口,在城市扩张、各类需求共同发展等影响下,规模化的港口深水岸线资源尤显短缺。沿海各主要港口在原有港区基本开发完后,进入21世纪新一轮港口建设中,纷纷调整港口布局结构,开辟新的深水港区。但囿于资源、自然条件和水、电、路等配套条件的不足,这些新建港区开发难度大,资金投入巨大,这对提升我国港口整体竞争能力有很大影响。二是环境压力的增加。我国沿海主要港口都是与沿海城市共生共存的,港城之间的互相交融已成为较大的环境制约。港口的发展、依托港口的工业发展,为沿海城市环境增添更多的压力,是港口业寻求可持续发展道路上面临的新考验。
记者:对提高港口的整体竞争力,您有哪些建议?
蒋千:长江三角洲地区已形成以上海港为龙头、江苏和浙江港口为两翼,主枢纽港、地区性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层次分明的港口布局。即将形成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为核心的集装箱运输体系,以宁波、舟山等港口为依托的铁矿石、原油等大宗散货海进江中转体系,以长江干线南京以下港口为主的江海物资转运体系,为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沿线地区外向型经济及沿海、沿江经济带发展服务。在当前的港口发展形势下,为突出港口群的整体优势,建议:1.突出港口群中枢纽港的地位与作用,整合优势资源,建设规模化、专业化大型码头,充分发挥其辐射全国经济的作用。2.立足腹地资源、经济特色在不同区域形成依托港口,规模化、各具特色的开发区、产业园区、工业园区等。3.适应地区综合运输骨干布局和现代物流需求,在区域中依托港口形成综合性的运输枢纽和现代物流中心。
注:温州通过发展临港经济兴建新的石化工业基地(温州浅滩围涂工程指挥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