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胎换骨干线路
作者:佚名
来源:深圳货代公司 2009-10-20
浏览数:
2009年6月17日,陕西省各地市公路管理局都接到了一份通知,内容是关于深入推进干线公路“三化两全”活动。提高养护生产水平的有效途径就是“三化两全”,即通过精细化养护、规范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实现全年全路线好路。
学习第一,比赛第二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齐吼秦腔”,秦岭山脉的主峰太白山,位于采访的第一站:关中。窗外月光如水,远处山峦起伏……之所以连夜赶往宝鸡市的太白镇,是为了能赶上第二天在那里举行的“三化两全”劳动竞赛。
学习第一,比赛第二,来自宝鸡市国省干线公路上130多名养护人员齐聚此处,并非只为一分高下。比赛前,来自陕西省公路局的3位工程师,分别就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桥隧的日常养护、管理、桥梁病害的评定,以及县段、道班一级的工作职责、作业内容和标准等内容进行了讲解,宝鸡公路管理局还聘请当地的绿化工程师,结合宝鸡市气候特点传授绿化知识。
宝鸡市公路管理局局长贾书义介绍,为筹备这次活动,今年5月,市局对各基层养护单位“三化两全”活动开展情况,以及管理措施、月活动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安排和布置。对活动开展扎实、内容丰富的养护单位进行了表扬,并组织部分单位参观学习,对活动开展滞后,没有认真落实的县段进行了批评,要求重新制定活动方案。在养护工作会上,又组织各段段长和生产股长集中对公路养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学习。8月,将管理体系印发到基层,要求做到熟练掌握,力争自觉、正确、规范应用,以推进公路养护工作平稳、扎实的向公路养护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靠拢。
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就是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是指全面、全过程、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这个概念在发达国家的企业开始研究执行,随着改革开放引入中国。丰田公司常被当作其中的经典案例,比如其生产线上,每个员工的操作位上都挂上绳子,只要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员工一拉绳子,其他人就全部停下来,大家共同研究来解决问题,这样就能确保每一个部位,每一个零件都保证不出问题,产品故障率基本为零。这给了王平很大的启发:为什么公路养护不能借用这套体系,推动干线公路养护工作达到优质高效的水平?
如何将ISO9000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理念引入公路养护?王平陷入长久的思索,他明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引入企业化的管理方式,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无疑于一场大地震,免不了引来抵制和不满。日本企业是在资源匮乏只能寻求管理突破的环境中被逼出来的,王平知道,不能等着环境来逼迫,必须主动出击。
通过不懈努力,陕西干线公路成功实现“一年打基础、两年变面貌、三年树形象”的整体工作目标,形象终于竖起来了,陕西公路从此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接下来如何保持并完善?因此,在加大养护工程投入和管理力度的同时,在全省范围推出了如文明路、示范路创建等一系列具体举措。
2008年,在陕西安康召开树形象总结现场会上,王平阐述了公路产品的理论,让大家逐渐理解,公路既然是一个产品,就存在合格和不合格的问题,要合格,就必须通过“三化”实现“两全”。如何确保提供合格的公路产品?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理念浮出水面,由于之前明晰了公路产品的概念,每个公路段每个职工、每个层级的管理单位,都开始自觉学习体系要求,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如何把工作做到位,以保证产品合格。因此,质量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公路养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进一步落实,省公路局正在积极地着手研究信息化管理的巡查手段。在太白县的培训和比赛,目的都是希望能够建立长效的公路养护机制,逐步改变传统的养护理念、养护模式和作业方式。
2010年全国干线公路大检查也提出了公路养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但只作为“十二五”深入研究的一个方向,不作为此次国检的要求。陕西努力建立公路养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显然已经走到了前面,这必然会成为该省迎国检工作中的一大亮点。
养护中心在成长
到达渭南已是下午,固市机械化养护中心的大院里,大大小小各种机械养护设备整齐排放着,一些人正在搬运沥青料……
按照“一市一交通局一公路管理局”的全省公路养护管理格局,作为市公路管理局内部改革全面推进的一部分,各地市逐步推进公路管理养护事企分离、管养分离,渭南、铜川、西安、商洛、汉中5个试点市按照省局《机械化养护中心试点方案》,分别组建起机械化养护中心,并初步完成机构设置,人员及资源整合,探索并实施了定额核算,合同管理、计量支付以及路基、路面养护分离,小修保养与大中修工程分离的养护生产组织方式,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监督考核制度体系。
固市机械化养护中心就是试点之一。2008年,在原养护中心基础上,以模拟法人为实体的固市机械化养护中心组建完成,经过近2年的试点,已逐步走入成长期。
渭南公路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平勋介绍,2008年至今,养护中心完成市局大修工程下封层80余公里,中修同步碎石封层施工53公里,以及刻槽灌缝30000余延米,处理路面病害12000余平方米等预防性养护施工任务,工程全部合格,同时生产冷补料800余吨,完成投资共计1300余万元,实现利润节余120余万元。积极承揽外部同步碎石封层、刻槽灌缝施工任务,完成投资近80万元,实现利润节余近10余万元。创收使得中心自我发展成为可能,在省、市公路局配置的价值270余万元的机械设备的基础上,中心投资近40余万元,利用自有资金购置机械设备4台件。
2008年5月,中心配合市局,成功组织实施了全省大中修养护工程现场会预防性养护现场演示施工的主要工作。几天后,市局成立援川突击队,养护中心组织各道班养路工,第一时间将战备钢架桥装车上路,成为陕西省第一座运往灾区的战备钢架桥。
养护中心现在主要负责渭南市国省干线公路沥青路面同步碎石封层、刻槽灌缝、局部坏路段处理、沥青冷补料生产、安全防护设施等养护工作、200万元以下的大中修工程及应急抢险任务,同时负责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下设路面养护作业组实际作业里程辐射100余公里,计划未来承担渭南市临渭辖区173公里国省干线的路面养护任务。
除了确保干线公路的养护,养护中心还自主承揽区域内高速公路、农村公路的预防性养护工程任务。尽管还处在起步阶段,但突破口已经出现,养护中心主任贾强透露:附近的西潼高速华阴工区最近找上门来,商谈定点购买沥青冷补料的意向。
固市机械化养护中心的组建,使公路养护生产逐步由分散、低效作业向集约高效的专业化、精细化、机械化作业转变,养护施工生产任务由计划管理向合同管理、计量支付转变,路面病害处理由被动性养护向预防性养护转变,养护施工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施工费用的节余弥补部分养护经费不足,职工个人收益福利待遇明显提高,同时解决了历史遗留的部分富余人员基本保障问题,激发内部活力,调动了职工积极性。
成长不意味着成熟,养护中心还没有养护施工资质,给对外承揽养护施工任务带来不少困难,机械设备也有部分没有到位……在主管养护的副局长姚玲芳看来,这些问题是成长中的必然,但她相信,不久的将来都会逐步得以解决。
三叶草的微笑
三叶草,传说是夏娃从伊甸园带到大地上,谁见到了就预示将得到幸福。当汽车奔驰在国道312线上途径商洛时,沿路风光很快会让你心神荡漾,远处是连绵的山峦,路边的大树和灌木错落有致,如果你停车驻足,路肩上,片片翠绿的四叶草正朝你微笑……
曾经听过这样的评价:商洛人是厚道、细腻又传统的中国隐士——这用在商洛公路管理局总工程师杨启勋身上,并不为过。“以诚待人,忠于事业”,1980年进入公路行业,杨启勋就再也没有离开。2003年刚做完腰间盘手术的他,无法坐立,但他放心不下,一咬牙,他侧卧在后座上上路检查,这让许多人敬佩不已。
“路不仅给车跑,还让车跑得舒服”——态度决定一切,路过商洛的司乘人员留下的赞叹,就是对商洛公路人最好的褒奖。如何才能称得上“舒服”呢?
2008年10月,国道312线125公里养护管理示范路以89.98分的优秀成绩通过了省公路局的验收。与此同时,市局将创建、巩固省道203养护管理示范路建设成果的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向干线公路其他路段推广,层层制定了《“树形象”工作实施方案》,树立了商州公路段为示范段,并在山阳、洛南、柞水、镇安公路段各建设一段20公里的样板路,加强检查、考核和评比,使干线公路养护质量整体提升,“绿色文明长廊,亮丽商洛公路”的品牌形象更加彰显。
今年5月26日至27日,商洛公路管理局组织召开了精细养护全面养护现场观摩会,7县(区)公路段的段长们观摩了国道312等5条线路,商州、丹凤等5个公路段29个点,内容从路侧综合整治及绿化、宽浅边沟施工,到机械化养护中心建设、废油渣硬化道口,以及道班内业资料、公路段管理等诸多方面,可谓细致入微。
现场观摩结束后的座谈会上,市局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启动了《陕西省公路养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宣传、贯彻执行工作,确定商州、商南段为试点单位,典型引路,推动全局,开展以“精细养护,全面养护”为主题的劳动竞赛活动,结合养护、路政月检查考核评比,每月对前3名进行奖励,对市级示范路半年评比一次,以奖代补,对精细养护和全面养护的样板路段进行单项评比,要求各段在去年20公里基础上,今年再建20公里样板路。
商洛公路管理局加强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推广成功做法,积极实施危桥整治和安保工程,为社会公众出行提供安全保障。同时加强公路服务措施,在公路沿线设置大型旅游标志、指示通行标志和高速公路出入口标志,还利用电视公路气象栏目等及时提供公路出行信息服务。
在商洛干线公路边,会发现公路和两边的农田已用水泥墙隔离开来,中间空出缓冲区,实施路田、路宅分家,以保证公路界限。
用软实力说话
国道312线上,280多平方米的商镇公路服务区已经成为公路一景。巨大的落地窗让阳光倾泻进来,卫生间不仅宽敞明亮无异味,还有专为残疾人配置的坐便器,到了冬天,暖气可以给司乘人员带去温暖。
投资5600万元,在国省干线公路上建设60多个综合服务区,这是陕西公路“十一五”期间的大手笔之一,作为提升干线公路服务水平的新尝试,在全国也属先例。
早在设计阶段,省公路局就派设计人员到21个拟建服务区的地市,现场定点,实地勘察,确定综合服务区施工图设计、外网总平面设计及绿化景观设计。为确保实施效果,要求设计单位联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开展了服务区方案征集。经过多次筛选,最终在参选的30多套设计中,凸现“陕西公路”行业特点的精致作品脱颖而出。
随后,各地市公路管理局以热情、严谨和务实的态度投入到干线公路服务区的建设中。规划建设过程中,配合设计单位认真调研拟建路段的交通量、司乘人员的服务需求。在实施过程中多次同工程设计单位联系,结合本地的实际,不断完善设计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细节,将人性化观念融入到了工程的各个环节,借鉴高速公路综合服务区的先进管理经验,在建设工程中突出考虑本地区特色和服务功能,确保服务质量和使用效果。
由于公路规划建设时没有预留服务设施空间,土地资源紧缺,依托道班建设服务区的思路,也就成为解决这一大难题的最好方法。而且,建设服务区的同时也改善了道班工人的生活环境和设施。
为了充分利用社会服务力量,省公路局独具匠心,统一配备了符合不同行业标准的综合信息查询触摸屏服务平设施,为过往司乘人员提供沿线的旅游景点、酒店、加油站、汽车维修点、医疗机构等多项信息服务。
另外,每个服务区内都配有一台电脑,可免费上网查询各类信息,与社会资源形成了良性的互补——这是干线公路综合服务区最大亮点。
先行一步的干线路综合服务区,无疑在社会效益上取得了成功,但现阶段的公益性运营,运行成本还没有考虑,这显然不符合行业发展规律和市场要求,如何让这项大有潜力的软实力“硬”起来?这需要时间去思考、探讨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