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趋势描述: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虽然未达成实质性决议,但低碳经济已经深入人心。中国政府也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比下降40%至45%的目标。这一目标在付诸行动后,必将影响到国内大大小小的经济领域。
焦点话题:低碳物流将成为未来的行业热点,然而如何结合企业现实问题做好低碳物流,怎样能够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这其中有成功的例子,也有值得反思的教训。
低碳物流应正视现实问题
何明珂: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对低碳物流特别全面、系统的定义。我认为,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低碳物流的含义:一是如何减少物流领域的碳排放;二是怎样通过优化的方式来运作物流系统。
虽然我们国家已经定下了40%~45%的碳减排目标,但是低碳排放如何操作,则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政府目前的处理办法是:城市的道路交通全部倾向于乘客,向客流倾斜而不是物流倾斜,物流有被边缘化的倾向。但是,对企业而言应该如何应对呢?很多企业只有采取规避的方法,不让货车进城,那就用面包车送货;不让货车白天进五环,就利用夜间或凌晨送货。然而,这些都只能解决部分问题,并非治本之策,政策应考虑到这些企业的实际需求。
低碳指标需要量化
傅兵:企业考虑更多的是成本,只有降低成本才能有效益。如果低碳能让成本降低,就不需要国家倡导了,企业自身就会有动力去推动。但问题是:如果实现低碳物流需要企业提高成本,而低碳物流又确实上升成为整个社会的问题,这时就需要有一些国家政策或是媒体来引导企业,让企业了解到:成本的上升换来的低碳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效果,这些指标都需要进行量化。因此,我觉得更需要从整个社会层面去营造一个低碳的环境。
低碳不是限制而是机会
沈国雄:IBM是比较早地研究低碳物流的企业之一,我们曾经跟中远做过两期的低碳物流项目。在第一期,我们考虑了三个因素:一是客户要什么样的服务;二是运输、库存相关的成本有多少;三是运输的效率如何。到了第二期,我们就加入了碳排放量指标。如果要降低碳排放量,对企业的效率、成本,甚至对客户的服务水平,可能都要做一些让步。
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每个政府都有自己的目标,这些目标最终分给谁?分给老百姓的可能性很小,而分给企业的机会是最大的。在这一点上,日本企业做的比较先进。在他们看来,碳排放不是一种限制,而是一个机会。甚至有的企业会有碳排放的交易,即把省下来的东西(买卖碳排放量配额)拿去赚钱。
低碳物流=高效+绿色
李飞:低碳物流一方面是提高了企业效率,另一方面是倡导绿色。实际上这么多年,这些问题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从零售行业看,为了降低成本,沃尔玛和家乐福有很长时间在进行竞争。但是,在一个城市里,如果每一个厂家都开着自己的车去配送,无形之中就增加了交通压力,并带来污染。
事实上,购物班车在欧洲的一些国家是被严格禁止的。因为如果每个零售企业都推出购物班车,对环境将是很大的污染。随着整个运输交通和技术的发展,地铁、公共交通工具等都会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率,因此中国的购物班车也许同样可以禁止。(中国经营报)
本文转载自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http://b2b.toocle.com/detail--5003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