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国际化视野、差异化定位和特色化建设的理念,浐灞金融商务区将利用陕西省以及西安在西北地区的经济规模、金融聚集度、金融需求、自然区位等方面的优势,加强对西部地区的金融产业辐射作用。其产业规划内容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一)把握机遇,将浐灞金融商务区打造成为区域性金融机构的总部基地、后台服务基地与金融服务外包基地
近年来,西安市金融服务发展较快,以“一行三局”(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为监管构架,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为主体,多种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的金融组织体系在西安已初步形成;西安市的银行、证券公司营业部、保险机构数量、信托公司及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在西北地区都首屈一指;陕西金融业对外开放进一步发展。这些条件为浐灞金融商务区进一步吸引省内外甚至国外金融企业在此设立区域总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很多陕西本地的金融机构即将成立,而省外的金融机构总部或地区总部也将落户西安,金融商务区应积极争取政府支持,重点吸引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信托、租赁、担保公司)总部、地区总部及国外金融机构地区总部落户金融商务区。未来几年浐灞金融商务区争取吸引10—15家金融机构总部或地区总部落户,使浐灞金融商务区成为门类齐全且有一定规模的金融机构总部或区域总部聚集地。
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服务产品可以实现生产与消费的分离,这使服务的跨地区提供成为可能。在金融服务业这种生产与消费的分离主要表现为,一些不直接面对客户的后台服务环节根据业务特点被转移到总部以外的地区,以便降低成本或提高安全性,如数据中心、清算中心、资金结算中心、银行卡中心、呼叫中心、培训中心、灾备中心等。浐灞金融商务区在发展金融外包业务具有成本相对较低、教育资源丰富、规划空间广阔、生态环境优美、政府鼎力支持等先天优势。携此优势,结合产业特点与发展前景、商务区目前的资源和能力条件,在两到三年内,争取引进1-2家国内外中大型金融机构的后台运营中心或自建的外包中心,1-2家国内外知名服务外包提供商;在五年到十年的时间内,实现园区服务外包企业达到上百家,就业人数2-4万人,实现产值300亿元以上,初步形成以金融信息中心为业务核心和依托、以金融业务流程外包为产业发展方向的较为完善的金融信息服务产业链;基本建成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完善的产业配套与生活设施、适合金融人才工作、生活和发展的金融信息服务产业社区。
当前,我国金融机构的后台服务外移正在进行,有些布局已经完成,但还有一些布局尚在选址之中,如农村信用社的信用卡中心、中国工商银行的核算中心等,这些都将是浐灞金融商务区发展应牢牢把握的良机。金融商务区将积极主动地与各金融机构联系,获取其后台服务布局的信息,充分发挥浐灞金融商务区的各项优势,争取让这些酝酿中的后台服务中心落户金融商务区,从而将金融商务区建设成为面向西北,甚至全国的金融后台服务中心。
(二)以西安国际港务区为依托,将金融商务区建设成为能源、矿产、农副产品的区域性远期交易或期货交易中心及西北能源金融中心
西安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是我国东部通往西北、西南以及西亚各国的咽喉,目前依然是西部地区航空、铁路、公路运输枢纽。优越的交通运输条件,造就了西安发达的物流业,西安早已成为区域性的商品集散地。依托发达的物流业,结合我国“丰富商品期货市场”的总体发展目标,浐灞金融商务区将在商品期货交易方面寻求突破,如开设区域性商品的期货交易市场或成为区域性商品的交割库。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浐灞金融商务区应首先开发区域性商品的远期交易市场,在市场、政策等条件成熟时再将其发展成为期货市场。
浐灞金融商务区在能源、矿产、农副产品等战略性资源商品的期货品种中选取西北地区共有的商品。基于我国能源分布格局,吸引陕西的传统能源、清洁能源与新能源产业的公司总部,引致能源金融产品的积聚,将金融商务区打造为西北能源金融中心
陕西煤炭、石油、天然气存储和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为西安建设能源金融中心提供了天然条件。早在2003年,国家已经正式批准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在榆林启动建设,这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但是目前陕西尚未形成能源生产、流通、交易、物流和资金结算等有机衔接,特别是缺少有全国影响力的能源交易和综合服务的平台。因此,金融商务区将会考虑融入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在金融方面提供有力支持。未来首先重点发展能源类资源商品的生产、流通、交易、物流的资金结算系统,尝试建立远期交易市场,在市场、政策等条件成熟时再将其发展成为期货市场。使陕西除了作为全国能源生产基地之外,尽快成为全国性的能源交易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资源配置平台,确立能源强省的地位。
(三)借助生态区概念和低碳化发展理念,将西安浐灞金融商务区建设成为区域性环境交易中心和西部生态化金融中心
在环境交易领域,各地的先发优势尚未形成,金融商务区此时起步并不算晚。金融商务区将依托浐灞生态区“大水大绿”的良好生态环境和人与自然和谐、产业与人居和谐的“第三代新城”品牌,发展环境权益交易产业,建设服务西北领跑全国的环境交易中心。环境交易中心的建设还可以帮助金融商务区改善其在发展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后发劣势。
浐灞金融商务区排放权交易平台建设先从污染物排放权交易市场先行起步,发挥后发优势,建设服务西北领跑全国的环境交易中心。此外,由于浐灞金融商务区生态环境和优势在西北首屈一指,所以在产业选择上,绿色、生态的现代服务业成为浐灞金融商务区的主导产业。按照生态新城、和谐新城的理念,金融商务重点发展金融服务业、物流业、金融文化产业等,策略上突出生态经济、总部经济、休闲经济和循环经济四大概念。明确不引进制造业、加工业等第二产业项目,专注于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生态人居。
(四)结合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将金融商务区建设成为区域性机构信用评定中心和居民不动产金融中心
信用体系建设是我国金融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根据人民银行西安分行的建议,西安市目前正大力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西安市在已建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管理系统以及人民币账户管理系统基础上,正在进一步整合银行、工商、税务、海关、质监等部门的信息资源,扩大系统功能,逐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信息采集网络。
以完善西安社会信用体系为目标,金融商务区可建设信用评定中心。该中心应是受政府有关部门监管、独立于经营性金融机构、市场化商业化规范化运作的中介服务机构。该中心以陕西省为基地,争取影响周边地区。
由于居民不动产金融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金融商务区可以房地产建设为依托,把本区域建成一个专业化的不动产金融中心。不动产金融中心包括专业化的房地产抵押贷款机构、投资机构、担保机构和保障机构。同时大力发展资产评估、信用评估、法律咨询等专业化中介服务机构。构建成一个多元的支持体系和风险分担体系,使不动产金融成为整个金融商务区金融产业的重要一环。
(五)在金融商务区发展中小金融企业、建设中小企业融资中心
《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稳步发展多种形式中小金融企业。在加强监管和保证资本充足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向适应特定对象和提供特色服务的中小金融企业,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担保服务。
相对于经济发达、融资形式多样的东部,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更加有限,资金对企业发展的制约更加明显,因而对国家政策得到切实落实的需要也更突出。金融商务区大力发展中小金融企业,建设地域覆盖面广的中小企业融资中心,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同时,可以为自身发展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提供强有力的助力。
(六)发挥本地制造业和周边
物流企业聚集优势,在金融商务区建造大型机器设备的融资租赁中心
融资租赁是集融资与融物、贸易与技术更新于一体的新型金融产业,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一种适应性较强的融资方式。由于它适应了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所以在20世纪60~70年代起迅速在全世界发展起来,当今已成为企业更新设备的主要融资手段之一。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这种业务方式后,二十多年来也得到迅速发展,但比起发达国家来,融资租赁的优势还远未发挥出来,市场潜力很大。
西安制造业基础雄厚、体系完整,覆盖全部二十九个制造业门类,特别是在高中压输变电成套设备、航天、军工、飞机及航空发动机、重型载重汽车、电子信息、制冷、通用及专用设备等制造业领域,具有较雄厚的实力。对于价值高的机器设备以租赁方式经营,完全符合市场规律和国际惯例。
发挥制造业优势,浐灞金融商务区可建设机器设备租赁中心。租赁中心经营的范围将聚交西安具有竞争优势的、价格高的、且市场前景广阔的机器设备。租赁中心辐射的范围,视竞争力范围而言,分为省级、国家级和国际级。随着市场的拓展,争取将浐灞金融商务区建设成为国家级的租赁中心。
(七)凸显金融文化特色,将金融商务区建设成包括金融博览、金融文化旅游、金融论坛、国际金融会议等在内的西部金融文化产业中心
西安地区有全国名列前茅的科技、教育优势,如果能整合金融、科技、教育资源,以金融服务业为核心,发挥金融文化产业的长期拉动效应,能充分扩展产业链,形成现代服务产业集群。
金融商务区在金融机构人员培训、金融博物馆建设、承办金融会议与论坛等产业方面发展空间巨大。这些金融文化产业的发展,终将带动区内乃至整个西安市的餐饮、住宿、商务、旅游、购物等多个方面的发展,提升浐灞金融商务区的经济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