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刃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市场咨询中心副主任
《环球供应链》:家电行业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也是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供应链管理应该可以在这个行业率先得到突破,那现在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陆刃波:家电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还在“一半靠经验、一半靠数据”。企业对下游销售数据的收集都做得很完善,不管是通过自己的系统还是通过第三方的系统,但是,这些信息怎么和生产链、采购链、物流链连接起来,大多数企业尚在摸索之中,很多时候还是要靠长期积累下来的经验来判断市场需求。供应链对家电行业最大的意义可能在于未来怎样来使销售和生产衔接起来。整个产业不断在整合,整合带来的必然趋势就是企业规模越来越大,规模越大对供应链要求越高。
《环球供应链》:现在家电供应链概念推广起来好像并不是那么理想?
陆刃波:有一个不好的趋势是概念说得太多、说得太大。大家都在说“供应链”这几个字,又说得太复杂。我觉得供应链要获得发展,还是应该走“模块化”这条路,就是说我提供给你的东西能在你某个部门中立刻用得上、起作用。不是一个理论上的完整的供应链,而是分成一段一段。服务提供商往往把实施供应链管理说成是很复杂的一个项目,很多时候就会吓退了家电企业。因为现在竞争实在太激烈了,稍有不慎就会死亡,企业根本不可能停下来一段时间用来磨合整个系统,你只能是用提供的服务去适应于家电业的这种格局。所以最好就是一块一块地切,先切最好的一块,再往里面慢慢去伸展。另一个方面,你弄得很大,企业的成本也吃不消,现在不像早些年,上一套ERP几千万无所谓,现在的几千万可能就是全年的利润。这不是家电企业现在的状况所能承受得了的。
《环球供应链》:那家电供应链的发展可以从哪里来找寻突破口?
陆刃波:应该首先从物流切入,如果说供应链概念还比较虚,物流则是可以为家电企业带来现实利益的。我国家电产业的一个特点是物流和销售成本长期居高不下,大概要占到总成本20%左右。供应链对企业组织生产、采购、销售等方面的影响可能会是潜移默化的,但是如果能先和物流结合起来,对成本、特别是运输的有效性方面的影响可以是立竿见影的。
《环球供应链》:什么样的服务商才能够胜出?
陆刃波:供应链要放在全球市场背景下,才真正能够发挥它的强大作用。如果就仅仅放在中国的市场上,恐怕投入与产出不会成正比。所以,供应链可能会在全球化步伐比较快的企业中得到很好的实施。实际上,我们的家电企业之前做过很多工作,也都是在朝着这个方向在做,只不过还停留在一个雏形的阶段。不管怎么讲,中国的家电行业是所有行业中真正具备一定国际竞争能力的,尽管品牌还不行,但是制造上已经有很强的能力。作为供应链这样一个洋概念,怎么来和中国家电企业情况磨合好?我觉得有三个方面要注意。一是怎么和企业的具体情况结合,二是从小处入手,不要求企业一下子拿出一大笔费用或是把原来的系统全部推倒,三是在行业内引导对供应链概念的推广,让企业知道供应链到底是什么。
《环球供应链》:为什么物流能够成为家电供应链一个很好的切入口呢?
陆刃波:这里面有个基础条件。家电物流成本高、量大,是一个庞大的体系。而现在中国又没有完善的、规范运作的中间商(或者叫分销商),家电企业必须深入终端。现在家电利润已经很薄,渠道成本一大,就更没有利润了。所以企业最为关注的是销售成本的降低,而不是采购好多少,制造好多少,说实话中国企业对制造很在行,与国际水准差距不是很大。在现在这种竞争你死我活的阶段,只有先把渠道做好了,才有可能回过头来考虑采购、制造、销售一体化的问题。
《环球供应链》:现在家电企业的物流运作情况又怎样?
陆刃波:60%-70%是以自控为主,包括自有、自建等,有30%-40%是与专业的物流公司在合作,其中有自建物流公司的,像海尔、美的,也有合伙建的,科龙、小天鹅、中远在合作。做物流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撑,还有就是要看企业的具体需求是怎样,第三方成熟起来可能还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家电企业普遍都比较认同与第三方合作,但现在一个很不健康的做法就是家电企业把这种合作看作是一个压价的机会,这会影响行业的发展,必须很注意。但不管怎么样,第三方的潮流绝对不会改变。
本刊记者潘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