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物流中心要与经济发展相配套--访斯坦福全球供应链管理论坛创始人李效良教授
作者:佚名
来源:邦捷国际物流 2010-09-11
浏览数:
随着中国加入WTO、服务贸易领域的逐步开放、国际贸易的持续升温,特别是世界制造业中心向中国转移,使中国物流市场的巨大潜力迅速释放,吸引了众多国际物流巨头的眼光。
但同时,中国物流行业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物流成本偏高,存在着“多、小、散、弱”等问题,亟待通过与国际物流巨头的合作和竞争做大做强,完善供应链和服务网络,形成自己的品牌和核心竞争力。
就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近日专访了斯坦福全球供应链管理论坛的创始人、主任,美国斯坦福大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兼斯坦福大学商学院“营运、信息与技术”教授的李效良。
中国占世界供应链条重要地位但作用不突出
记者:中国目前是全球外资流入最多的国家之一,许多跨国公司都把中国纳入全球的生产采购链条,或将本土的生产部门转移到中国。那么,中国在全球供应链的地位如何?
李教授:中国在全球供应链处于非常重要的环节。美国西欧大部分的跨国公司绝对不能缺少关于中国的部门。中国地位虽然很重要,可在供应链中的增值作用还不是很突出。如跨国公司都要将产品运到中国进行最后加工组装再输出,可是加工的价值在全部供应链里只占很少部分。价值的产生主要在组装等环节,十分有限。下一步,中国一定要在设计上加大力度,因为设计价值高,且处于供应链的上游。
记者:中国加入WTO承诺在2005年全面开放物流行业,目前,中国国内供应链的现状怎样?薄弱环节在哪里?
李教授:中国一些公司在物流方面已经做得不错,如宝钢、海尔等企业的供应链能够在不同的地方对不同级别的员工(不论是组装线的工人还是管理人员)进行很好的培训,而且他们很明白海外市场和中国市场的差别,把供应链分配得很好。但仅此几家,未来还需要政府、工商业和大学在这方面大力推动。
中国在供应链里的强项就是生产力基础很好,但技术方面有待加强,设计能力也比较弱,在供应链里就处于被动地位。
记者:同其它国家相比,中国的物流行业成本很高,高于美国,日本等数倍以上,这是为什么?
李教授:首先,中国缺乏足够的跨地区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仅沿海地区这方面还做得不错。而在美国,类似企业在全美国都做得很好,而不仅仅是在某个地区。所以,第一步,是要培养一批国内跨区域的物流企业。
第二,要强化IT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作用,因为IT是物流行业中最重要的环节。
第三,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要同外国公司合作,建立同盟,把中国的物流公司和外国的价值链联系在一起。
建设物流中心要有计划有步骤
记者:目前中国各地兴建大型物流基地,交通部已经提出中国的物流产业可能有重复建设的苗头。您认为中国物流企业投资是否存在过热问题?
李教:一个国家在发展时期,建设物流中心和基地是很好的方法。因为,基地集中,人才可以集中,IT也可以集中,公司也能集中,物流就会很有效,这是必需的。东欧也在用同样的方式发展物流,政府没有能力推动全部的物流,于是在若干个城市建立基地,推动供应链的繁荣。中国也要这样做。而关键在于国家是否有一个很好的计划。物流中心很必要,但是中心之间不能距离太近,每个中心的定位很重要。如苏州的工业区物流中心没有海运,但是可以利用上海的海运,用浦东的空运,各物流中心的定位很明确。如果没有计划,各地都要建成全面的物流中心,海运,空运,都要做到最大,这样就很危险。因为每个都无法获得足够的资本,每个都不能很好的利用,最后很可能全部亏本。
供应链物流中心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发展计划要配合,按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发展。比如现在新疆建设物流中心可能就是浪费,因为新疆经济还没有发展到需要一个全面物流中心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