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嘉宾:科龙集团物流管理部总监张海军
10月的广东依然被太阳炙热地照耀着,但冰箱与空调的销售却已经从旺季转到了淡季,运输与仓储的压力也减少了。但是科龙物流管理部总监张海军却一点也不能放松,下一步的物流外包的招标工作已在悄悄运行当中。回想今年5月,正是空调与冰箱的销售进入了旺季的时候,查超却进入了最紧张时刻。原来灰尘飞扬的公路上,没有了往日的繁忙与喧嚣。很多货运车辆都在静静地观望,不敢运作。在顺德,科龙生产基地的仓库里,大量的产品被堆积着,运不出去,而各销售点,各中转仓却不停地打来告急电话。张海军指挥着部门所有的工作人员,不停地接听着各地的电话,不停地与各物流公司联系。经历过这样一个非常时期之后,张海军对自己的物流合作伙伴有了更新的认识与更多的要求。
仅仅是物流需求不足吗?
《物流世界》:像科龙这样的制造企业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物流公司?
张海军:我们需要的是有一定的资金实力,能抗风险,在这个行业里曾经取得过良好成绩的物流公司,另外还得有服务意识,能和我们的企业文化相融合。我们的产品有着明显的淡旺季之分,所以要求物流公司能在旺季的时候完成我们的任务,当然还有一些内部人员的素质的问题。真正在为我们服务的其实是底下的基层员工,这些员工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服务的质量。从今年查超的过程中,我觉得物流公司一定要有自己的实力,一定要有抗风险的能力。
《物流世界》:您认为第三方物流公司缺少什么?
张海军:现在的物流公司同质化倾向严重,水平虽然参差不齐,但能做的事却差不多,在管理上也没有特别突出的。要找注册资金百万或是一千万的物流公司,这都不难,但是,这家物流公司正好在你的行业里做过一些优秀的成绩,又正好能与你公司的文化想融合,员工的素质又不错,这几点都具备的却不多。另外
物流企业自身的整合能力及业务能力也不够。我希望我们的合作方是那种有许多客户的物流公司。
我国的物流公司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的物流业务现阶段还只限于简单的货物运输和仓储。同时,许多公司对于第三方物流的基本概念仍然很陌生。还不习惯利用专业咨询顾问公司的资产、人才、专业技能甚至资金,来增进自身业务发展、提高服务水平以及降低投入成本,认为只有自己拥有才能随心所欲,才最划算。
《物流世界》:您觉得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张海军:我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合作双方沟通不畅、信息反馈滞后、缺乏应急措施;物流供应商的信息技术系统落后,不能对物流活动进行有效跟踪和监控;供应商缺乏标准化的运作程序,使得同一客户在不同项目、不同环节上,获得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供应商服务功能单一,缺乏持续改进机制。
《物流世界》:物流需求不足,需求层次基本停留在运输及仓储上,对于这一点,您有什么评论?
张海军:大型制造企业由于第三方物流的成本下降不显著而自办物流,进一步减少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结果导致了我国大量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不得不服务于小而分散的顾客,致使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营成本难以下降,赢利无保障,生存艰难。因此,我认为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不起来的主要原因是,在现阶段中国物流服务的需求方规模小而分散。
听说有个别的物流企业开始为客户做KPI(KeyProcessIndication)的绩效分析,通过客户的供求关系分析来得出企业的发展现状,并为其找出问题。比如说通过这几个月的数据分析,物流公司可能会告诉你,这个经销点的要货量持续萎缩,是不是产品得不到当地的认同,还是这个经销点的设立有问题;又比如,可能它会分析出这个产品在华南走得比较好,但是在华北就不行。那客户就可以通过这些反馈来调整自己的战略。我觉得这种服务很好,但是我还没有接触过可以提供这样服务的物流公司。
《物流世界》:据说有些物流公司接到生意之后,还会分包出去,对于这样的做法,制造企业有什么意见或是想法?
张海军:这个现象大家都知道,也是没有办法,现在物流公司的发展还不正规,对于厂家来讲,物流外包是必走之路。只是这样一层层地包下去,最后真正能为我们服务的却不是利益的最大受益者。我们一直希望能找到一家能和我们一起成长的物流公司,可以长期合作的物流公司,这样我们才可以放心地把物流外包,只是现在挂着物流公司牌子的虽然很多,但是基本都停留在运输与仓储,能提供更多更上层服务的物流公司却很少。这也是我国物流公司本身起步低所造成的。
《物流世界》:科龙公司参股成立的安泰达物流就是这样应运而生的?
张海军:可以这样说,毕竟自己的人可以要求的多些,可以改变的多些。但是科龙的业务也并不都是安泰达在做,一方面他们还没有这个能力,另一方面是服务都需要竞争。但在同样的条件下我们会优先考虑安泰达的。物流公司这几年的发展表面上看起来红红火火,但是真正地有着发展潜力的物流公司却不多,大家都在同一个层面上竞争,其实这也束缚了物流公司发展的机会和能量的储存。
如何选择第三方物流公司?
《物流世界》:之前有一种说法,企业把物流外包,会使企业失去控制力,这种疑虑现在还有没有?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张海军:这种疑虑还是有的,只是大家对此的承受能力有所加强,但是在采购物流及生产物流这一部分,看看国内的企业有哪一家敢外包的?解决的办法我想应该是随着社会进步、法律完善、随着物流公司自身的素质提高、生产企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发展到了那个时期自然会有办法解决。
《物流世界》:物流公司发展也需要一定的空间,而制造企业一般在选择物流承包商的时候主要是以降低成本为主,这样的矛盾有没有想过?如何平衡这种矛盾的关系?
张海军:我们把物流外包出去的目的也是为了降低成本,如果物流公司本身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却又要在这个市场里拼杀,那我想谁也没有对这样的后果负责的责任。而物流企业如果想在行业里得到更好的发展,更多的利润空间,就必须得提供与众不同的服务,有更好的整合管理能力。竞争就是这样残酷,市场就是如此无情。如果物流企业只停留在低端价格竞争上而没有更好的后继发展潜力,那我想,被淘汰出局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但在任何行业里的发展初期都会有这样一个时期。只是如何缩短这个时期,如何更快地进入到下一个竞争地阶段应该引起大家的思考。
《物流世界》:如何选择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
张海军:这一点主要看企业自身想在物流外包上达到哪些目的?是降低成本为主呢?还是要提高企业自身的服务能力?对定单的响应能力还是要合理地规划企业的各流程?目标不同,选择的内容就会有所不同。当然无论什么样的目标,在选择第三方物流伙伴时,都要充分了解对方。任何一个细节的不和谐都可造成失败的结果。物流外包对企业来讲是降低成本的手段,但要看物流公司的增值服务能力。能否利用物流作为杠杆来改善企业财务成本是选择物流合作伙伴的主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相同资历相同行业合作经验这点也很重要,有足够的抗风险的能力,处理危急事件的能力,能否成为长期的合作伙伴等等这些都是在选择物流合作伙伴时要考虑的地方。
《物流世界》:对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哪些考核?
张海军:和上面谈到的如何选择有着紧密的联系。制造企业首先设定自己的物流外包的目标,再选择合适的物流企业,在考核的时候以自身的目标为主,考核的内容与方法会有所不同。现在很多企业把物流外包的主要目的还只是为了降低成本,主要考核的当然是运输质量,运输成本,应该说,节约成本是第三方物流存在的最重要优势。让更专业的物流企业来为制造企业服务,让物流也成为企业增值的另一个渠道,这是许多制造企业之所以选择物流公司的原因,这样就要求物流公司能在运输质量上比制造企业自身所能做得更好,在动输成本上比自己企业更低。
如果第三方物流可以让企业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产品研发和销售上来,这样的资源重新分配自然也能对企业竞争力的增强起到积极的作用。对物流合作伙伴的考核当然也就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对话后记
中国有句老话:“取彼之长,补己之短。”我想这也正是物流公司之所以能存在的原因。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物流公司用自己的专业之所长,弥补制造企业物流上的不足,使企业能全力于自己的核心,才是物流公司生存的前提。但在我国,自从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泉”被提出后,媒体的炒作和研讨会专家们的舆论就开始误导企业业主,使众多的企业以为物流隐含了很多可改善的空间,并有着很多他们不知道的利润点,企业业主们便理所当然地认为要压缩单一的运输或仓储成本。而现实情况是,我国的所谓物流公司其实只是在做着简单的运输或是仓储工作,本身的能力其实非常有限,能做的服务也只是一种劳务式的服务,利润空间近几年也是一再缩水。
而所谓的第三利润源是指的整个物流的过程,并不单指运输或是仓储某一部分。物流公司之“长”应该长在供应链管理上,而不单单是长在运输与仓储上。
现实情况是许多物流公司都是喘着粗气举步维艰地爬在这条路上,因为竞争的激烈、利润的稀薄,使得许多同质的物流公司失去了发展机会,可是面对着同行一降再降的价格,如果自己不顺从,那就会更无业务可做,骑虎难下之时,不得不跟着大潮往前走,至于能走到哪里?会走一条什么样的路,大概是不敢想也不愿去想了。
可是另一方面,厂家却大叫着没有合适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可合作,没有可以提供更多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对现在的物流公司失去了信心。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张海军不停地接到各地打来的电话,他一方面抱歉他的电话太多扰乱了采访,一方面又很仔细地询问对方有什么问题,并尽快地解决这些问题。从张海军接手物流部以来,发生了几次危急事件,首先是去年的SARS事件,使整个运输体系几近瘫痪,然后又是今年的查超,正好赶上冰箱和空调的销售旺季,张总回忆当时的情景并笑着说:“所有的部门都找我、骂我。所以现在我考察物流公司的时候会有更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