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快”字为主,一个与时间赛跑的行业。
联邦快递中国区总裁陈嘉良从香港大学历史系毕业后,成为联邦快递的一名客户经理,20年时间过去了,他一直在这个与时间赛跑的行业里和自己赛跑。
陈嘉良是一个很会安排时间的人,他一般是公司里第一个上班的人,“其实上帝是很公平的,留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天24小时,但关键之处是看你如何去运用这24个小时”。他每天都把自己的工作安排得很紧凑,几点起床、几点上班、几点健身等等,一切都在计划之中。
从最基层做起来的总裁
小时候,陈嘉良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在他眼里,记者的工作很有意义:“弘扬社会上的好事、报道积极一面,同时也记录坏事,揭露社会阴暗面。他们的工作给民众打开一扇窗口,透过窗口,民众能更多地了解、发掘社会。”
大学毕业时,陈嘉良开始对商业感兴趣,刚刚离开大学校园的他对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简单而明确:一方面,家庭并不富裕的他,从实际考虑,一份稳定的收入可以保证生活;另一方面,则是他觉得在企业里努力工作,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工作成绩也能得以显现,得到社会的认可,自身价值得到体现。
陈嘉良对于第一次接触联邦快递的情景记忆犹新。在大学图书馆里,陈嘉良读到了联邦快递的故事:当时联邦快递成立12年了,它改变了美国人的商务运作习惯,此前从来没有人想过可以在一天之内把货品从一个地方快速递到遥远的另一个地方。
这家公司更是一个商业传奇,它是美国第一家没有通过收购,却在短短10年内营业额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这一切,都深深地印在陈嘉良的脑海里。
1985年,陈嘉良大学毕业时,刚好碰上联邦快递进入香港市场。陈嘉良抱着碰碰运气的想法去参加招聘,意料之外的是,联邦快递用比当时其他所有公司给大学生都高的薪水向他敞开了大门。陈嘉良说:“进入FedEx,不是我有眼光,只能说我幸运。”
陈嘉良的工作在许多人眼里也许颇为不起眼。他每天在各个楼宇中间一家挨一家地敲门,把联邦快递的服务介绍给客户,可就是这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工作,陈嘉良仍干得劲头十足。那时的联邦快递香港分公司规模很小,实行的是人手带货,陈嘉良每天都会带着护照上班,随时准备带上货飞往美国。
根据中国加入WTO的承诺,2005年12月11日起,中国将对快递业完全放开,允许外商独资经营物流快递业务。对此,陈嘉良在接受《时代人物周报》专访时,显得信心十足:“联邦快递在中国的发展,在不同时期采用了不同的策略以充分迎合当时的市场情况。我们仍会继续评估政策放宽及市场拓展所带来的各种机遇。”陈嘉良表示,联邦快递仍然会专注于其擅长的国际快递业务,这是核心的业务及竞争优势。联邦快递将继续加大在中国区的投资力度。
当联邦快递创始人弗雷德·史密斯提出“购买飞机专门用于运送货物”的想法时,很多人认为他疯了。如今,联邦快递已经在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开业务,拥有超过670架货机和大约4.1万辆货车,在全球设有超过5万个收件中心,每个工作日运送的包裹总量已超过330万件,文件、机器、甚至大熊猫都曾是他们运送的对象。
联邦快递提倡的理念非常清晰:在现代商业社会中,你必须是第一个发明者,或者必须是最快的发展者,或者是最高附加值的提供者。围绕这条理念,联邦快递在中国市场第一个与中国海关实现电子联网;第一个获得中美之间货运航权;第一个在业内推出简体中文网页,让中国客户随时通过网络查询及追踪货物情况;第一个订购空客A380作为货运飞机。
跟快递一块成长
所有的一切来得并不容易,陈嘉良始终没有说自己在这个过程所经受的挫折,可他却实践了自己的诺言:“和公司共同成长的过程中,让自己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
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随着香港进出口贸易一派繁荣,联邦快递业的业务在香港扶摇直上。陈嘉良处理客户关系的能力很不错,连续两年成为全球表现最佳的销售。他得到了一只展翅欲飞的水晶鹰和在百慕大的一周假期。此后不久,陈嘉良就被提升为货运站经理,主管香港进出口货件运作。1989年,联邦快递收购了陈香梅名下全美最大的飞虎货运航空公司,陈嘉良是负责整合操作的人之一。
至今,回忆起当初公司提拔他这个完全没有通关操作经验的新人,陈嘉良似乎有些“心有余悸”,那时,什么都不太懂的他要和手下的五十多人一起管理好联邦快递在香港的24小时通关操作。很长一段时间里,陈嘉良每天睡得很少,经常在车里睡一觉后到公司洗个澡,接着再干。
陈嘉良明白这一切都是不小的挑战,除了勤奋,他没有别的办法:“我不懂操作,但管的人很懂。要说服他们你很懂操作,这是个压力”。而他的哲学是:我不懂,但我愿意学,可以穿着短裤和大家一块儿做;只有我干得好,在总部面前有光彩,才能为你们争取利益,“我们公司的运营哲学是人、服务、利润,这是一个循环。”在这里,陈嘉良学会了怎样管理人,如何与海关打交道,以及与政府谈判的技巧,这一切也为他后来在台湾和祖国大陆管理市场奠定了良好基础。
1996年联邦快递与台湾当局在建立转运中心的谈判中遭到挫折,34岁的陈嘉良因为与香港政府谈判的成功被召回出任台湾区总经理。经过不懈努力,陈嘉良最终取得成功,总结谈判过程时,学历史的陈嘉良用了一个精妙比喻:“坚持保守并不能把生意留在台湾,积极的做法是大家共同把饼做大。甲午战争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如果晚清早一点开放,甲午战争的结局也许会因此改写。”
面对当今复杂并且日益激烈的竞争,国际公司、国内公司都是野心勃勃的,陈嘉良一直强调:“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自己,联邦快递就要不停给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提高并不断完善服务。”
确定目标是成功之母
面对成功,陈嘉良谦虚地说:“其实,我从未标榜自己取得了成功,但我愿意和大家分享多年工作的一份心得。首先,我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知道自己的擅长之处,能找准自己在社会上的定位。其次,我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而且,一旦确立,就不轻易放弃,能吃苦和经历挫折,我很赞赏‘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这句话。最后,还要学会宽容,我懂得原谅员工工作中出现的失误,从不过多指责,这对员工的成长有利。”
在联邦快递里,陈嘉良从普通员工做到管理者,其间还经历了离开、再回来。“其中经历一些角色的转变:作为一名员工,事事都要自己做。当了领导者之后,很多事情就不是自己做了,而是交由手下的员工去做。但他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激励、辅导员工去做好他们的工作。这是最大的转变。作为一名员工,他可能只看手头要处理的最紧急的事情;作为一名领导,他必须分辨所以急需处理的事情中什么是更重要的;作为一名员工,很多事情他可能只从自身考虑;作为一名领导,他除了考虑自身,还必须考虑他的一些决定对整个团体、甚至对社会的影响。”
许多人眼里,这似乎是一个简单、甚至是以体力劳动居多的行业,陈嘉良说:“这种认识是浅显的,快递工作看似简单,其实不然,行业竞争最终落在网点、服务和品牌这三方面。”而高科技的技术含量也成为取胜法宝,陈嘉良说:“引进高科技提升服务水平至关重要。联邦快递每年在高新科技研发方面投入16亿美元。”
岁月的历练和沉淀,让陈嘉良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也成为一个懂得生活的人。两个女儿是他的骄傲,闲时也有很多爱好。“比如运动,我坚持游泳。另外,我也喜欢收集琉璃、笔、手表、画和邮票等。看书也是我的一大爱好,无论政治类、经济类、人物传记还是有关红酒及雪茄的书我都爱看,涉猎颇广”。多年努力后,陈嘉良终于得到了他人和社会的认同,“我现在的心境,用那句诗形容很恰当——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记者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