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航运中心内涵大挖掘
作者:佚名
来源:邦捷国际物流 2010-09-11
浏览数:
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7月12日在虹口区调研时指出,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要大力发展航运服务业,高度重视软件建设。航运服务业的建设已经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下一步的建设重点,我们对于国际航运中心是否应该有新的眼光和视角?航运服务业到底包含哪些产业?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面临的挑战是什么?本文围绕我国现代航运服务业的崛起展开探讨,与读者一起走近这个充满生机和挑战性的崭新领域。
——访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院长施欣
记者刘俊
在夏季的一个炎热午后,记者(简称“记”)坐在了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院长施欣教授(简称“施”)简陋的办公室里,话题就围绕着国际航运中心展开了。
记:近几年,航运市场的火爆使得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热潮此起彼伏,您如何评价国际航运中心概念的发展呢?
施:现代国际航运中心,源于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国际航运中心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在经历了航运中转型、加工增值型、综合资源配置型几个阶段后,现代国际航运中心已经发展成为集商品、资本、技术和信息采集于一体的世界再生产活动的综合资源配置中心。国际航运中心成功的发展模式是港城联动,即国际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三位一体、相互依存、相互配套、共同发展。
国际航运中心是分层次的。按航运市场交易的覆盖面可分为全球级国际航运中心、洲级国际航运中心和地区级国际航运中心;按形式模式和服务范围又可分为中转型国际航运中心和经济腹地型国际航运中心。
记:现代国际航运中心到底应具备怎样的内涵和特征呢?
施:优越的硬条件和软环境是现代国际航运中心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一般认为:充沛的集装箱货源;发达的国际航运市场;接近国际主干航线的战略性地理位置;优良的深水航道和港口;完备的后方集疏运系统;国际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城市的支撑;以现代电子商务为代表的良好配套服务设施和灵活、方便、优惠的政策法律环境等是国际航运中心存在的基本条件。
现代资源配置型国际航运中心除了依托自然条件、经济区位的优势,形成强大的货物吞吐能力和增值加工能力外,更以开发国际航运生产力为首要功能,注重资源的综合优化配置,即:港城联动,贸易、金融和航运三位一体、相互依存、相互配套、共同发展;集约开发国际航运生产力,实现港口、运输、贸易、经纪、金融、信息、教育等各类航运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目前,现代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的两大动向值得关注。
一是以国际航运为核心的服务经济高度发达,产业高附加值特征明显。现代国际航运中心的产业功能得到了全方位的拓展。具体涉及:船舶代理、货运代理、船员劳务、船舶管理、航运融资、海事保险、海事仲裁、航运交易、航运咨询、航运组织、航运信息、航运教育等多个产业,从而形成了高、中、低不同层次,相互协调的完整的航运服务产业链。
二是现代国际航运中心的产业功能在空间上得到有效的分离与聚集。随着现代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其所具备的产业功能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得到扩展,由此使得现代国际航运中心的各类产业形态在区域空间上呈现出有效的分离与聚集。即:不同形态的航运产业在一个特定的地理区域内,根据产业的特点选择最优的区位,并利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便捷地调控不同区域内的航运服务活动。之所以出现如此特定的产业聚集形态,可以归因于信息技术的影响和由此形成的产业网络化的空间布局形态。实践表明,目前许多现代国际航运中心的产业功能已经在不同层面上实现了空间的分离与聚集。如,在欧洲,鹿特丹、汉堡主要以货物集散、加工及物流增值为核心,而伦敦则以航运市场交易和航运高端服务为主。在香港、新加坡,货物集散、加工及物流增值功能集中于深水港区,航运高端服务则集聚于城市的中央商务区。
记:并不是每个城市都适合建设国际航运中心,那么您认为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关键因素在哪里?
施: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必须基于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优化分配的角度来考虑,其建设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一项重大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决策。
现代国际航运中心集国际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三位于一体,相互依存、相互配套、共同发展。为此,在考虑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可行性方面,必须基于自然地理区位、腹地区域经济、政策体制、市场环境以及人文历史等方面的情况综合加以考虑。
现代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核心是集装箱深水枢纽港。为此,应将集装箱深水枢纽港的选址、规划和建设作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头等大事来加以考虑并充分考虑国际集装箱运输发展对港口建设的要求。纵观世界上现有的国际航运中心,其水深都在-15米以上,而且都是著名的集装箱枢纽港。如:香港、新加坡、鹿特丹等港口充分发挥深水良港的优势,大力建设集装箱码头,并以此为核心,建设和发展国际航运中心。
与此同时,现代国际航运中心的功能日趋多样化,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于一体,为此在其建设过程中,除了注重集装箱深水枢纽码头及相关的配套设施的投资建设外,必须注重现代航运服务业的全面发展。
现代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决策、规划、实施等阶段必须采取和落实一系列完整配套的措施,才能保证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顺利进行。在这方面,尤其要注重资金的筹措和人才的培养。
记:近日,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在虹口区调研时指出,要大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现代航运服务业业界谈得很多,那么现代航运服务业到底包含哪些产业?
施:一般意义上的现代航运服务业主要涉及:船舶登记、船舶买卖、航运融资、航运保险、海事仲裁与诉讼、公估公证、海损理赔、航运交易、航运咨询、航运组织、人才培养、邮轮运输、货物运输、船舶租赁、船舶管理、码头服务、集装箱堆场、仓储服务、船舶代理、货运代理、报关服务、理货服务、内陆运输服务、船舶供应服务、船员劳务等。这些产业又可以划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产业。其中:现代航运服务业的上游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具有高附加值的产业特征,提供的是航运高端服务。现代航运服务业的中游产业属资本密集型产业,具有规模经济和集约化经营的特点,产业附加值也比较高。现代航运服务业的下游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规模较小,经营相对分散,产业附加值较低。
记:对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而言,目前的主要瓶颈是否就在于现代航运服务业的滞后呢?如何来突破呢?
施:根据上海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规划,现代服务业将成为上海未来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现代服务业覆盖金融、保险、贸易、航运、物流、信息技术、旅游、法律、教育培训、中介咨询等诸多领域。现代航运服务业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航运服务业将极大地丰富上海现代服务业的外延和内涵,并有力带动其他现代服务产业的共同发展,从而巩固和强化上海在贸易、金融、信息、人才服务等方面的综合优势。
目前,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中,洋山深水港区、外高桥港区的建设已经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基本功能和拓展功能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此,目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应更加注重航运产业集群的建设和服务功能的完善,尤其是要着力打造国际航运中上游服务产业,提供高端航运服务。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应该在巩固发展现有的航运下游服务产业的基础上,重点发展航运总部经济、邮轮经济和航运高端服务,形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高端航运服务产业集聚区。即,未来航运服务主导产业将集中于:世界级及国内著名航运企业总部及上规模的航运服务企业总部;以交易、金融、法律、咨询、教育为代表的航运高端服务业;以上海为母港的邮轮观光业;由上述主导产业辐射形成的航运下游业及相关的地产、商业、娱乐休闲等支撑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