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夏
编者按:
国际货运实质上承担了高规格第三方物流的角色,在开放的国际贸易大环境中,其从业人员的素质所体现的不仅是企业形象,还代表了中国整个国际货代行业的形象。如何提高货代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及行业形象,需要协会、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探讨和关注。
1998年,深圳市国际货运代理协会成立,2000~2003年,协会因故处于停滞状态近2年时间,2003年由深圳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出任会长单位,协会再次恢复各项正常活动。2004年,李泽英担任秘书长一职。2008年6月,李泽英在协会接受记者采访时,加入协会已是4年有余的时间。4年多的协会生涯,她不无感慨。一方面她对深圳市货代的大环境有了自我独特的看法和见解;另一方面她更感言,从1998~2008年,深圳市国际货运代理协会,风雨10年,求索不止。
得到会员认同是最幸福的事情
1998年,深圳市国际货代协会正式成立,此时整个深圳市登记注册的货代公司不到100家。然而,这在当时已经不是个小数目了。早在1993年,蛇口港正式开业。从第一条船靠港开始,短短5年的发展时间货代业就初具规模,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协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成立的,从一开始就致力于服务货代企业,发展物流业;截止到2003年,协会会员只有40多家。5年的时间,目前会员企业已达200多家,发展极为迅速,协会的功能逐渐突显出来。凭着之前在中远的工作经验以及做一份公益事业的平常心,协会秘书长李泽英退休后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到了协会的工作上。按照她的说法:“有兴趣,自己的服务得到认同就是最幸福的事情。”
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2007年的换届选举,她从这里体会到会员对协会的认同以及会员间的团结。那次选举召集协会所有的会员参加,采取无记名差额投票的方式,最后协会会长众望所归。李泽英开心地告诉记者:“会员的投票结果表明我们协会的班子成员得到了企业的赞同,这是做好协会工作的前提。”在她看来,协会就是沟通政府和企业的桥梁,协会是有很多事可以做的。
协会致力于沟通政府、服务社会、服务会员企业,秘书长李泽英不仅看到了深圳货代业的迅速发展,并且感到货代业在现实中仍面临着种种困境。
深圳货代高级人才紧缺
协会十分重视对货代人才的培养,成立后向货代公司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为深圳货代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从2003年开始到今天,协会共培养了近2000名货代人员,其中有600多人获得了商务部认可并颁发的从业资格证书,经调查获证人员很多都已经成为货代行业的骨干。据李泽英介绍,由于涉及到外贸、国际多式联运、法律、英语等学科知识,参加考生的通过率只有40多一点。由此可见,这个资格证书的取得是高水平的体现,获证人员占超过10万从业大军的比例还是少的可怜。李泽英表示,还要加大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并希望这项工作也能得到政府像重视和关心物流员培养工作一样的重视和关心,以促进国际货运代理业的健康发展。
货运代理能够做到深入民心
货运代理,对很多人来说这个名词是陌生的,甚至被认为与物流毫无关系,这将意味着协会在争取政府的支持上显得很困难。作为中远的老员工,李泽英深谙货运代理业务。她介绍,很多资深专家都将货运代理定格为第三方物流,缺少货运代理,物流的各个环节就无法联系起来,好比没有绳子的珍珠,终究形不成完美的项链。一个城市物流业的发展,货运代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说,据了解近期深圳大环境对货代企业有些不利因素,相当部分货代企业将货物安排从广州出货,使得广州各码头舱位紧张,有的班轮公司为此调整航线。李泽英同时指出,深圳在规范货代经营方面需进一步加强。
据了解,国家对货代公司的管理实行由审批制向备案制的转变,全国各地工商部门给予积极的配合,深圳市对国家的这个决定在执行上应该还有可以完善的地方。出于对市场的规范,协会与工商局进行了多次沟通,双方都努力探讨过这个难题。李泽英告诉记者:“协会想要规范市场,服务企业,但协会毕竟不是执法部门,只是一个民间组织,缺乏政府的支持我们的工作是很难开展的。”
深圳货代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协会功能的发挥离不开会员的努力。李泽英最后表示,协会致力于货运代理公司的健康快速发展,但前提是获得企业的支持,而最大的支持莫过于提高企业自身的综合素质。结合自己担任秘书长以来的工作经验,李泽英提醒各货代企业要守法经营,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不断引进优秀人才,在与国外代理公司合作的事情上深入了解其背景和信誉度,以免上当受骗。
秘书长李泽英最后向记者表示自己对未来货代业的信心:“协会会继续努力,扮演好沟通政府和企业的角色。我相信只要政府、协会和企业加强联系与沟通,深圳货代业会发展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