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叶军,毕业于深圳大学精密机械专业,为深圳市亦禾供应链管理公司总经理,公司创始人和灵魂人物。
叶军留给人们的印象并不像一个商人,他更像一个哲学家,关注事物的根源、本质以及事物之间的逻辑和关联;他是一个学习型的企业家,总是像海绵一样不断吸收新的东西,而且不简单的是可以迅速消化之后又继续吸纳。
供应链管理是如今炙手可热的话题,关注和研究者不乏其人,但落实到实践者,却寥寥无几。这是一条没有任何前人经验可借鉴的道路,探路者只能是凭自己的认知和判断摸索前行。今年10月,一家脱胎于中国最早的供应链管理企业的专业公司——深圳亦禾集团,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登上了中国物流行业最高级别选手的领奖台——国家5A级
物流企业。
亦禾集团是国内首家获得该称号的供应链管理企业,她的成功登顶,无疑为中国供应链行业的发展注入了一支兴奋剂,为投身供应链行业的后来者提供了追逐和效仿的目标。亦禾成功的途径和秘诀究竟是怎样的呢?《现代物流报》记者远赴深圳采访了故事的主角——深圳亦禾集团董事长叶军。
供应链生态论
一头短发,面色白皙,目光执著而冷静——单从外表来看,叶军并非长袖善舞的企业家类型,而是一名精通各类业务操作的实干家。实际上,在创立亦禾集团之前,他就是国内首家供应链管理企业——深圳千亦禾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席运营官。
作为一位在供应链管理实战中锤炼了多年的企业家,叶军在多年的实践经验积累和思考中总结出他对供应链的理解:供应链是一种生态系统,你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但首先要融入这个环境,成为环境的维护者。
这看似平淡的一句话,其实融入了叶军多年来的心得和心血。
所谓的供应链生态系统指的是:产品制造商、各级供应商、分销商在一个特定的商业环境中共存,相互之间存在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关联,这个整体形成一个商业生态系统。这个系统中的各个主体在进行各自的市场运作的时候是相对独立的,但从整个系统来看,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有时候局部利益的最大化有可能会破坏这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使得系统中的个体受到损害。只有从全局的角度去协调和管理,才能实现系统最优,从而获取整个系统的利益最大化,使整个“生态环境”实现良性循环。对供应链管理企业来说,这至少意味着两点:作为一家提供供应链服务的企业,你必须和客户所在的“生态系统”结成利益共同体,即“融入环境”,之后才是通过你的工作为这个利益共同体创造价值,即“维护环境”。
这个“供应链生态论”正是亦禾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基本框架。这种共生共嬴的合作关系,改变了以往物流企业仅从仓储、运输和流通加工中收取服务费用的被动模式。通过融入客户的生态系统,亦禾可以配合客户在整个供应链上实现资源和资金的最优化配置,降低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成本和生产成本,从而创造出远远大于一般物流服务所提供的价值。这种服务的本质,其实就是供应链流程外包,外包的前提就是必须融入客户的生态系统,由被动服务变成主动服务。
因此,亦禾集团在和部分国外客户的费用结算上,也不同于传统的物流服务企业将仓储、运输、流通加工等环节的服务费用简单累加的形式,而是从客户总的利润池中按一定比例获取。虽然表面上看客户支付给物流企业的费用似乎是增加了,但实质上整个供应链效率的提升为企业创造的利润却更多了。
“因为你和客户分享的不是某一个环节的成本,而是产品的总成本和总利润。这时候客户是不会和你再去计较运费降低多少、仓储面积降低多少的问题的!”说到这里,叶军得意之情溢于言表,笑容诚实而自信。
两组坐标
生态论为亦禾在商业模式的选择上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但这只是亦禾成功的基础。在叶军眼里,亦禾发展的轨迹中还有两组重要的坐标。
“我衡量亦禾的第一组坐标是服务客户的深度。”
叶军认为,供应链是一个开放、动态的运营系统,供应链的服务水平也类似于自然界的进化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不是革命性的。供应链服务水平的提升是从一个个小的量变积累而来,进而发生质变。所以,亦禾在进行项目运营时,最希望的是能和客户一起,持续地改进供应链管理水平。
“比如亦禾与爱普生的合作就是这样,我们从最初重点货品(海外进口的备品)的小管理仓开始提供服务,后来逐步增加到料件,再到JIT配送,然后又提升到VMI管理,直到现在的E-KANBan(电子看板)配送。我们为客户服务的深度在不断增加,虽然客户还是那个客户,但服务的内容和意义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今天的亦禾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一家拥有金融贸易、物流、IT信息技术、关务咨询、置业等多个业务板块。这些业务板块彼此间相互独立,但又能够相互衔接,成为一个完整的供应链服务体系。
“因为客户最初的需求常常是局部的,但是每个企业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不同需求的变化,这是时间的问题,我们会去总结各种服务的内容和进行深度分析,随时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合适的服务。亦禾可以从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介入客户,从最初的一个环节开始,逐步深入,最后实现整个供应链上的协同服务。”
叶军的第二个坐标则是亦禾的供应链服务在某一产品上的深度。
过去,大部分供应链管理服务都是以企业为单位的,但从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实践中叶军看到,汽车行业的供应链通常都是以某个产品为核心展开的,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供应链服务都将是以产品为单位的。
“我衡量亦禾集团的市场占有率并不在于我们建了多少仓库、拥有多少车辆,而是我们在为多少种产品提供服务。”
这种以产品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服务,对供应链运营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如有一款手机,设计制造时预测该产品为畅销品,于是整个分销体系就会以尽量满足供货为前提。但投放市场后该产品滞销,于是制造商需要对该产品的销售渠道进行压缩和调整。这时,问题出现了:物流服务商能否及时捕捉到这种变化,能不能及时制定相应策略,这种策略能否及时付诸实施?这些都要求运营商要有一个高度协同、快速反应和自我修复的运营系统。
“我们希望将来是,一家公司在推出新产品的时候,从设计阶段就开始考虑选择它的供应链服务商。我们会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解客户的产品及其策略变化上。通过亦禾的‘3A’(AGILITY反应敏ADAPATABILITY适应性,ALIGNMENT利益一致性)供应链服务,与客户同步发展。”
“石头汤”与供应链
每一个接触过叶军的人,都会为他的那个“石头汤”故事深深感动。
“一人于闹市支起一口大锅,注清水点上火,置石头于其中,并吆喝:我能煮出一锅美味好汤!聚众议论纷纷。煮汤者游说:请借出少许菜叶,你马上可以喝上一大碗鲜汤!向刚买完肉的再游说道:请借出少许,你马上可以喝上一大碗鲜汤!于是,不断向人群借到了油、盐及各种汤料。汤的香味吸引更多人投入自己的材料,结果,所有投入的人都喝上了一大碗美味鲜汤。”
这个简单故事被印在了亦禾集团宣传资料的扉页上。
叶军就常常自比为那个闹市煮汤者,所不同的是,他向众人许诺的是一种“协同商务”的理念,说到底,就是流程外包。
外国人习惯将非核心的工作都交给别人做,不管自己是否能做。但中国人的习惯是自己能做的事情就不用交给别人,再加上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诸多固有观念,成为阻碍中国第三方物流业发展的重要障碍;而叶军所推崇的“协同商务”从根源上属于“舶来品”,其推广难度要比物流业务外包还大。
叶军还把供应链管理和ERP进行了比较,认为ERP在今时今日所取得的社会认可度,正是一大批ERP厂商、研究机构、媒体多年来齐心努力,使得社会各界对ERP的价值有了普遍的认可。反过来,ERP产业也正是在这种环境中完善和发展起来的。今天的供应链管理行业同样面临当年ERP刚刚面世时所遇到的问题,同样需要社会各界都来重视和推广它的价值。这需要企业、政府、行业组织、媒体等多方面共同的推动。而供应链产业也必将在市场的推动下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作为国内最早的一批供应链管理企业,亦禾从来不忘推动社会对供应链流程外包的重视。“有些企业重视业务开发,但是不关心市场的培育,担心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客户却被别人拿走了。但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和有长远眼光的企业不会这样想。培育一个市场不是某一家企业的事情,而是整个行业的事情。如果没有这个市场,哪里来的供应商呢?而且多几个同行在这个市场里有序竞争,我认为这对行业的发展也是一件好事!”
“现在物流行业很热,而人们进入这个行业的目的也各不相同。比如地产,也能为企业带来好的利润,但我们很清楚自己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如何把我们的服务和客户的策略结合起来,协同发展。虽然我们有很多业务板块,但我们会像筛子一样去精心筛选我们的服务,不是流程化的产品我们不做,不是供应链相关的产品我们不做,不能和我们客户的流程融合在一起的我们也不做。我们只能服务于渠道,不能自己成为渠道,与客户是共生共赢的关系。我们的口号是‘引领协同商务’。无论形势和市场怎么变化,我们都将保持这种理念。”
从叶军的言谈中,记者强烈地感觉到他对推动供应链行业发展的一片热忱,这种热忱,甚至包含有点倔强的执著,更多的来自于他对于自己所从事工作和事业的热爱。
两年前,叶军和原千亦禾公司的合伙人为了实现各自的理想和抱负,分别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如今,两人创立的公司分别在国内和国际的供应链市场上取得了业界瞩目的成绩。对此,叶军认为:“这些都只是我人生的插曲。品牌是承载企业家思想和理念的载体,只要你拥有了理念,拥有实施的决心,目标总是会实现的。”
今天的亦禾集团,正秉承着“参与、合作、增值”的理念,着力引领业界“协同商务”的步伐。从这个角度来看,亦禾已不仅仅是一家企业,更是一场商业模式更替的推动者。
【相关链接】
叶军个人简介:
1989年~1993年深圳大学修读“精密机械”专业获学士学位
1993年~1994年中国科健股份有限公司任采购部经理
1994年创办“深圳市维兴实业有限公司”
1999年创办深圳市亦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至今;在供应链管理与运作领域有较深入的研
究,并取得骄人业绩
现任:
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中国圆桌会副主席
深圳市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