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供销:从制衡到依存
作者:佚名
来源:邦捷国际物流 2010-09-11
浏览数:
□本报记者宋馥李
编者按:凭借强大的分销能力,国美和苏宁等流通企业在厂商关系中处于强势地位。也正由于制造商与销售商太多的相互制衡,使得家电行业整体的效益没有发挥出来。既然制造商自建渠道并不可取,在国际化的机遇面前,是不是应该携起手来,共谋一条和谐的相处之道呢?
在家电这单生意里,造电视的和卖电视的能心无芥蒂,把自己的底牌亮给对方吗?
3月26日,家电连锁行业趋势论坛暨苏宁电器发展策略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某媒体记者发问创维电器总裁杨东文:“如果给创维与苏宁的合作打一个分,你打多少分?”
杨东文略显踌躇,瞥了一眼坐在一旁的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分确实不好打,我打80分吧。”杨东文解释说,80分是对我们合作历史的总结,还有20分是留给未来的,我觉得苏宁电器完全有能力再争取20分,达到100分。
张近东随即回应:“从苏宁和创维多年来坦诚的合作来看,我对这个分数是不满意的。”
回首中国家电行业30年发展史,论及厂商关系,“剪不断,理还乱”。80分的评判,有所肯定,亦有所遗憾。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理事长霍杜芳指出,在引导消费环节中,近十几年,家电连锁企业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从利益关系来看,制造商与销售商更多的是相互的制衡,没有发挥出我们家电行业整体的效益。”
厂商关系
终端为王或渠道为王,在家电业界,故事最为精彩。
凭借强大的分销能力,国美和苏宁在厂商关系中处于强势地位,很多供应商根本无法与其建立对等的关系,而更多地受其控制。其过程,就是先进行大规模降价,然后再去厂家那里要补贴,或者通过收取各种费用来填补。这实际是将利润从厂家转移到消费者,对消费者进行部分让利,而国美和苏宁本身,则保持着相当的利润。
于是,名目繁多的进场费、上架费、促销费等等,最终落在企业身上,使很多企业不堪重负,厂商矛盾频繁暴发。
不过,同样是家电销售巨头,国美与苏宁在厂商关系上风格迥异,一个强硬霸气,一个则相对温和。
4月16日,苏宁电器物流管理中心副经理陈清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从现在来看,苏宁仍然保持着对供应商的强势,但在与供应商的博弈中,他们很看重互利共赢。”
2003年,国美曾经因单方面的降价行为两度与联想等IT巨头翻脸,当时曾引起了定价权到底由谁决定的争论。后来由于联想的强硬,此事不了了之。
2004年,国美又与家电行业同样以强硬出名的供应商格力闹翻。当时,由于成都国美擅自降价,惹怒空调行业龙头格力,格力遂决定停止供货。于是,国美向各地分公司下发了一份措辞强硬的“关于清理格力空调库存的紧急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将格力空调撤柜。格力随后还以颜色,宣布取缔国美的经销商资格,弄得沸沸扬扬。
业内人士指出,本质上,苏宁与国美走的是几乎同一条路,不过,苏宁对于厂家施加的压力,一般都控制在其能够接受的限度内,并且时有妥协。
自建渠道?
国美、苏宁,或之前的大中、三联、永乐,也由此成为众多制造商又爱又恨的对象。
在渠道商由弱变强的整个过程,制造商试图“另起炉灶,自建渠道”的念头就从未断过。可惜,国内家电市场短兵相接的激烈拼杀,容不得制造商们转移丝毫的资本和注意力。所以,几年间,渠道商发展壮大。
如今,“自建渠道”重新又被反复提及,但其内涵逐渐嬗变。
2006年,格力、志高、美的、TCL、创维等知名家电厂商纷纷表露了自建销售渠道的意愿,格兰仕也宣布将在全国主要地区建立分公司,大规模地推动其在全国自营门店的建设。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自建渠道的美好愿景,无论是被逼无奈,还是心向往之,不可确定性太大。中国家电业风起云涌的历史机遇不能再有,自建渠道究竟是善果还是恶果,尚待历史的检验。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作为国内彩电行业第一家向平板电视转型的企业,厦华电子目前正经历着最为严重的生存危机。在今年的元旦和春节两大销售旺季中,厦华电子的国内销售只有8000万元,不到2007年同期的1/5,其市场占有率已经下跌到不足2,彻底被挤出国产平板一线阵营的行列。
去年9月间。厦华电子董事长王炎元表示,厦华将逐步减少对家电连锁卖场的销售依赖,加大对国内市场的开发,尤其是拓展三、四级市场,此举等于主动放弃了一、二级城市的主流渠道。彼时,便有很多业内人士为厦华的决策表示担心。此番巨亏,更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与厦华放弃一、二级城市家电连锁卖场的主流渠道有极大关联。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国内家电巨头尝试自建渠道的效果都不理想,而曾经与国美发生过激烈摩擦的格力,腰杆之所以强硬,自有一番道理。
早期的格力,即以省级为单位,由格力牵头联合当地主流的格力经销商共同出资,组建格力电器销售分公司,专业经销格力空调。这种“将分开的五指握成拳头”的方法,由于调动了主流经销商的积极性,受到众多格力经销商的追捧。
据了解,格力空调的国内销售额,70通过格力自建的专卖店渠道来完成。在门店区域位置选择方面,格力采取跟进国美苏宁门店的紧贴战术,只要有连锁门店的地方,不出200米,必然有一家格力空调专卖店。这种贴身紧逼策略,使得专卖店的客源得到基本保证,从而为下一步实际销售提供了可能。
但是,业内人士却指出,在整个家电业中,格力只是一个特例,不具备很强的代表性。渠道专业化自古以来从未改变,自建渠道只是在市场不规范背景下的一种短暂现象。因此,对于其他企业而言,格力之举不可模仿。
一位家电业专家指出,一方面,现代市场经济下,越来越注重社会分工,即专业化运作。不同环节的企业均要立足本职,做专做精;另一方面,在家电企业利润不断走低的情况下,企业再度投入精力进行渠道建设,不仅加速资源内耗,还会造成渠道资源重复投入下的浪费。
战略依存
渠道商与制造商联手国际化,为两者关系的改善带来了新的契机。
3月26日,在家电连锁行业趋势论坛会上,张近东表示,在达到国际化标准和能力后,苏宁将会走出中国大陆市场,将在2010年进入香港。
国际化的道路荆棘丛生,渠道商和制造商,无论二者谁先突破,都面临着水土不服的巨大风险。如果二者携手,则成功的几率大大增加。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理事长霍杜芳说,我国的家电产品,在进入国际市场,由于渠道建设中的种种问题,出口产品普遍价格压的很低,利润很少。而一些中东的经销商,为了赚取利润,把一些质量差,甚至质量有问题的产品带到了国际市场,造成很多国家对中国家电产品产生不好印象,影响我们的市场形象,甚至引发贸易纠纷。
“我非常希望像苏宁电器一样具备一定市场经验的企业,能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扩展,规范我们的出口渠道。”霍杜芳说。
此前,中国家电制造企业在走出国门的过程中,曾遭遇诸多打击,比如长虹与APEX的纠纷,TCL进入欧洲市场遇阻,都跟不熟悉国外的渠道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引人注目的是,作为外资企业的三星电子,表现出愿与渠道商苏宁精诚合作的良好姿态。彬彬有礼的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裁朴根熙,详细地讲解了三星即将与苏宁的战略合作。
朴根熙说,三星和苏宁已经共享经营情报系统,双方正在构筑连接两个公司运营的资源管理系统SAP来共同分析销售数据、库存数据等经营情报的体制。通过系统的数据共享,共同进行研究分析,商讨各自需要补充和完善的部分,进而减少库存费用,实行物流效率化。
很显然,与苏宁结成战略合作关系,为三星电子产品搭建中国市场的快速销售通道至关重要。
“只有大家都在产业链不同位置拿到属于自己的合理利润,才能够达到互商共赢。”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理事长霍杜芳说,渠道商与制造商的依存关系,应该是长远的,从个体的作用提升到产业链整体的效益发挥,这样的依存关系才是战略依存关系。从相互依存,相互制衡,提高到战略依存和互商共赢,到那时,我们的家电行业才称得上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