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士顿完善的营运流程
作者:佚名
来源:邦捷国际物流 2010-09-11
浏览数:
策略性运用IT贯穿每一个作业流程,用IT改善工作流程效率,及时把货铺到全世界,并且勇于尝试新技术,严谨把关软件开发质量,是全球内存模块大厂金士顿持续成长的关键。
全球内存模块厂商金士顿(Kingston)营收屡创新高,2007年全球营收高达270多亿元,不仅创下金士顿收入历史新高,也创下内存厂商的收入记录。
金士顿是怎么做到的?远东金士顿信息部经理曹世杰表示,重点在于量产能力以及与合作伙伴的关系,他说:“金士顿用IT贯穿每一个作业流程,把货及时送到客户手中。用IT提升工作效率、改善工作流程,就是金士顿创造持续成长的动力来源。”
用IT打造全球铺货的能力
金士顿屡屡被国外媒体点名为成长最快的企业,从金士顿的收入规模就可以观察出来。金士顿1995年营收只有60多亿元人民币,花了将近10年的时间,在2004年收入达到120多亿元。之后便进入爆发性成长时期,不到2年时间,2006年的收入达到220多亿元,比2004年收入高出将近1倍。而2007年收入达270多亿元,比2006年成长超过20%,更创下整个DRAM产业的最高记录。
严格来说,内存模块产业其实并不算是高科技制造业,它不像半导体企业,必须掌握先进的技术。在模块产业,有些小工厂只要能买齐内存颗粒、PC板、电容、电阻,再买生产机器就可以开模块厂,组装产品卖钱了。
相较于现在512MBDDR2内存几块钱的报价,金士顿何以有能力让收入每年持续成长,更屡创新高呢?曹世杰说:“DRAM的生产能力和运筹能力,是金士顿能成为产业龙头企业的关键。”他指出,不论是生产能力,或者是随时随地可以把货铺到全世界的运营能力,IT都是背后最大的关键支柱。
因为金士顿很早就理解到IT对企业运营的重要性,所以愿意大手笔投资重要的信息系统。曹世杰以人体心脏来形容IT所扮演的角色,他说,金士顿最核心的部门就是生产规划部门,内存模块买卖运输最重要的就是依赖规划,“如果以规划为头,IT就是心脏,可以让血液可以流遍全身。”他说。
IT虽然贯穿全身,但IT并不是主导者,因此IT主管不能过于技术本位,为了IT而IT,“IT永远都是为了支持企业运营,而且IT的策略目标方向应该是CEO制订的。”曹世杰表示,“对金士顿而言,IT最能发挥的功能在于规划能力。”规划能力指的就是金士顿运筹管理的能力,这也与金士顿从2007年6月开始导入的供应链管理息息相关。
导入供应链管理系统之前,用IT确认出货效率
金士顿强在品牌,还有全世界密集分布的渠道商。曹世杰说,IT协助金士顿有足够的生产能力,能满足客户的订单需求,并且能够及时将产品送交到渠道商手上,造就金士顿收入持续成长的记录。
在尚未导入供应链管理系统前,金士顿就用IT系统让整个流程全部自动化。以往金士顿在海运的流程上,不论是从工厂、包装、进仓、领料、出货、品管扫描、确认出货,和海运承揽业者送货系统嫁接等,“在确保出货效率和出货正确性方面,IT都扮演着关键角色。”他说。
只要把力量放在对的地方,IT就可以作为企业收入成长的关键力量。金士顿营收爆发性增长,曹世杰认为:“IT不只提供系统服务,更可以通过相关的IT系统来检查,整个运营流程是否还有改善的空间。”因为流程越来越复杂,今年金士顿将BPM(商业流程管理)列为优先IT目标。
运营规模持续增加,导入供应链管理系统
以前金士顿还没有那么多发货中心及委托代理工厂,但这几年快速发展起来以后,上海、马来西亚及英国也都开始设立工厂或代理工厂,台湾则有工厂与发货中心。
金士顿怎么能够知道该由哪个工厂来生产、哪个工厂出货,以及何时出货、调货是最有效率的,这就是企业运营成本能否降低、企业收入规模能否创新高的关键。
以前所有运营管理的相关知识与规划,都存在生产规划人员脑中。公司营运规模小时还可以支撑,但公司规模一大,必须依赖IT系统提供自动化服务,导入供应链管理系统势在必行。
供应链管理包含各种计算逻辑,理论上,供应链系统会提供各种运筹管理阶段的最佳化选项,不论是何地备料、领料、进仓,甚至是何时生产或出货,系统都会算出一个最好的答案。
不过,曹世杰说:“供应链管理是一个以使用者为导向的系统,绝对不能由IT主导,”要如何把使用者脑中积累的知识,化成IT系统可以理解的指令,是一件大工程。
金士顿从2007年6月决定导入供应链管理系统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请东海大学工工系教授王立志连开3天课程,让全公司30多位高级主管一起上课,了解何谓供应链。
接下来,IT部门花了3个月时间,和生产规划部门进行需求访谈。主要是因为供应链管理系统是软件包,IT部门若要让系统设定能符合使用者的需求,就需要更了解整个生产运营的流程,并针对系统计算出的每一个建议数据做测试,以确认对金士顿的流程是否为最佳化。曹世杰说:“因为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导入是很大的投资,光顾问费就要上千万,每一个环节都不可以大意。”
金士顿预计今年底前完成SAP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导入,曹世杰表示,做运营管理和其它IT系统最大的差别在于,供应链管理系统是一套参考业界最佳实践的系统,“企业内的流程到底要定制还是遵循最佳实践,是一大关键。”曹世杰表示,对金士顿而言,就是遵循最佳实践,部分定制化,以SAP供应链管理系统为核心,再加上金士顿自己开发的程序,如开工单系统。
台湾金士顿IT组织架构定位亚洲运营总部
金士顿自1987年创办以来,创办人总裁杜纪川、副总裁孙戴维心中就已经知道要把金士顿带领到哪里,知道IT扮演的角色。曹世杰说:“金士顿在台湾的分公司,是除了美国总部之外,IT组织与功能最健全的亚太运营总部。”
台湾金士顿所有IT系统全部复制美国总部,不论是JDEdward的ERP系统,Siebel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甚至是SAP的供应链管理系统,都是金士顿美国总部CIO评估过业界最佳实践(BestPractice)所选定的产品。曹世杰说:“远东金士顿在台湾12年,从公司运营第一天开始,所有的IT建设都以美国总部为范本。”
曹世杰表示,金士顿总部IT部门最高主管担任CIO一职,不仅是一级主管,直接向副总裁孙戴维汇报,“CIO更是一个可以下决定的人。”他说。相较台湾大多数企业只把IT当成后勤支持单位,曹世杰指出,要改善这种现象,除非是经营主管阶层,例如CEO(执行长)能了解IT重要性,或者需要IT提高产业竞争力,才能改善现有IT的问题。
勇于尝试新技术,严谨把关软件开发质量
公司持续成长有一些东西必须早一步做,眼光是否独到长远,主事者的态度很重要。曹世杰说,金士顿总部CIO若是打保守战术,就不会花时间在一些新兴技术的投资。
今年金士顿IT项目除了供应链管理、商业流程管理外,也将SOA列为今年度最重要的IT目标之一。当多数人还仅是在谈论SOA的现下,金士顿已经跟微软合作在做SOA。曹世杰指出,做SOA是为了铺路,未来运营若持续成长,IT若不能弹性变化,IT会赶不上运营。曹世杰说:“SOA绝对不能只由IT的角色来作,必须先考虑运营层面,像是金士顿还在SOA上面架构了BPM。”
金士顿对IT的看法,就是“弹性”和“快”,丰沛的开发能量则是金士顿业绩成长的秘密武器之一。台湾金士顿IT部门30人中,有15人是开发人员,深圳有外派开发人员15人,美国也有15位开发人员,光是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就有将近50人的编制,再加上JDEERP的开发人员,金士顿的软件开发速度很快。
曹世杰说:“对金士顿而言,只要是有产业最佳实践的大型应用,像是ERP、CRM、SCM、BPM等,都一定是买软件包;若是特殊的应用,金士顿可弹性改变的东西,都是自行开发的。”他认为,这两种策略是平行、不冲突的。曹世杰表示,金士顿自行开发的系统多样化,例如导入供应链管理之前所使用与海运相关的系统,从领料、包装、品管验证,与船东连结,都是自行开发;连内部工作流系统(Workfkow)都自己开发。
虽然其它高科技企业不太强调内部开发人员的开发能力,但曹世杰认为,要能够自行开发必须对产业知识有十足的掌握与了解,正好可以藉此强迫IT团队与营运部门沟通。
目前金士顿以IBM的Rational做软件开发质量控制,今年则会导入微软TeamSystem
2008。曹世杰本身也是软件开发工程师出身,美国总部CIOAlbertHu也是,因为这样的背景,他说:“金士顿对软件开发质量的要求,不论是用工具管控或从流程改善,都有迹可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