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手机的夏新转型跻身物流业
作者:佚名
来源:邦捷国际物流 2010-09-11
浏览数:
摘要:对于新生的“夏新科技”来说,如何在新的手机制造环境下寻求突破点也许是其成长的关键。不过,“复活”之后即将变身物流公司的夏新已不再是人们所熟知的“夏新”
通过重组盈利近7亿元,并欲恢复上市,夏新如今的状况被称为“死里逃生”。而“保牌”成功的夏新,其变身物流公司已进入倒计时。
夏新于2月28日晚间发布的一份年报显示:依靠债务重组,2009年ST夏新实现净利润6.98亿元,每股收益1.62元,相对于2008年巨亏7.73亿元,夏新可谓摆脱了困境。报告称,公司已具备恢复股票上市的条件,董事会决定在5个交易日内向上交所提交恢复上市申请书。
这一切都与夏新去年下半年开始的破产重整有关。2009年9月,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应债权人申请,裁定夏新进行重整;11月,夏新进入重整计划执行阶段,对资产进行大规模拍卖。
进入2010年,夏新引入厦门象屿集团作为重组方,开展资产重组工作。象屿集团的核心业务是物流。据悉在重组完成后,ST夏新的主营业务将由手机变为物流,名称也将改为象屿股份。这意味着,以手机业务在资本市场辉煌一时的夏新,在其押宝的3G盛宴开席之际,却彻底湮灭。
从最佳到割爱
夏新曾是CEC旗下业绩最佳的企业之一,成立于1997年,以做VCD出道,而真正成就其品牌的是手机业务。2001年,夏新推出A8手机;2002年、2003年凭借该款手机,夏新创造了两年净利润11亿元的神话。2002年夏新进军液晶电视产业,2003年开拓笔记本市场,成为国内一家跨越通讯、家电、IT的知名电子企业。
辉煌之后是深渊。2009年4月30日,夏新宣布2006年、2007年、2008年连续3年亏损,负债高达27亿元。申银万国的分析师郑铁民认为,夏新亏损的原因正是其多元化业务的失败。
“当然,太早启动3G技术研发也是夏新手机亏损的原因。”郑铁民说。夏新早在2002年就启动了3G终端的技术跟踪工作,历年来累计研发投入5亿元。
在自救失败和等待大股东CEC注资落空后,寻找外来的战略投资者似乎是夏新手机业务最好的选择。去年12月20日上午,之前屡次流拍的夏新手机资产被前联想移动高管刘志军接盘。如今,夏新拍卖剥离出来的手机业务已被重新命名为“夏新科技:有佩公司”,专注于3G时代的手机产品开发和品牌销售业务。
现在,对于新生的“夏新科技”来说,如何在新的手机制造环境下寻求突破点也许是其成长的关键。不过,“复活”之后即将变身物流公司的夏新已不再是人们所熟知的“夏新”。
垂死挣扎“变卖家当”
去年,ST夏新发布2008年年报之后,就因连续多年亏损,被上交所暂停上市,按照相关证券法规的规定,如果ST夏新再度亏损,即被取消上市资格。这意味着,如果ST夏新今年发布的2009年年报再度亏损,公司将直接退市。
通过剥离不良资产和变卖“家当”,ST夏新终于在退市的最后一道关口前保壳成功。该公司发布2009年年报称,公司在去年前三季度大幅亏损情况下,第四季度扭转乾坤,实现净利润近7亿元。
年报数据显示,ST夏新2009年实现营业收入3.07亿元,同比减少8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97亿元,实现扭亏;基本每股收益1.62元。而根据前三季度数据,公司巨额亏损超过3448万元。
通过年报不难看出,ST夏新之所以能在最后一刻保壳成功。不外乎剥离不良资产和变卖老家底双管齐下。年报显示,ST夏新在去年年底前,通过股权转让和注销子公司的方式,将厦门夏新移动在内的多家发生巨亏损的子公司资产剥离,这些公司自8月以后的亏损不计入上市公司合并财经报表范围,让公司全年的财务字据上的“负担”大为减轻。
同时,ST夏新几乎将“老家当”卖了个精光,这些包括土地、存货在内的家当为ST夏新录得了超过7.57亿元的收入,为公司保壳打下了基础。
引入象屿重组
ST夏新的重整计划由厦门市政府主导,目的就是交给象屿集团一个干净的壳资源。
虽然象屿集团入主ST夏新已是板上钉钉,但公开资料却始终语焉不详,让人费解。查阅ST夏新相关公告,除了不断重复重整计划中承诺的“引入象屿集团作为重组方,注入净资产不低于10亿元且具有一定盈利能力的优质资产”的表述外,并无更多信息。
有消息称,重组方象屿集团已全面入主ST夏新董事会。除了原公司董秘吕东和原证券事务代表廖杰外,董事会多位新成员及监事会成员均来自重组方象屿集团。其中,王龙雏为象屿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张水利为象屿集团董事、总裁,陈方为象屿集团董事兼副总裁。监事会成员中,曾仰峰现任象屿集团监事、风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刘高宗现任象屿集团投资企业股东代表。
分析人士认为,这也意味着象屿集团重组ST夏新进入“倒计时”。重组完成后,ST夏新将从手机行业进入物流行业。
折腾了一年多,ST夏新重整计划终于基本执行完毕。ST夏新共有股东55308户,除夏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破产企业财产处置专户)持股48.78%、约2.0967亿股外,多数是自然人股东,一个名为吴鸣霄的股民持股1.05%,以超过450万股的持股量成为第二大股东。分析人士认为,一旦ST夏新申请成功,5万多名小股东将解套,其中不乏专门投资此类ST公司、等待暴发一笔者。